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巨变,文学曾因一时不能适应而陷入困境,但是它没有像某些人悲观预言的那样走向衰落和消亡。尽管作家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从事创作的人未见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到两个世纪之交,俄罗斯各个作家协会的会员总数已达万余人,超过了过去全苏作协会员的人数。各种大型文学杂志虽然印数有所减少,但是都坚持办了下来,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刊物,其中包括不少图文并茂、以发表娱乐性的轻松读物为主的所谓“彩色杂志”。过去文学作品通常先在杂志上发表,然后其中的一部分再出单行本。到1990年代中期以后,直接出书成为常见现象。而出版社由过去的190个大出版社发展到大约1.5万个大小不等的出版社。这样一来,每年新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就比过去要多得多。俄罗斯各种文学奖有几百种,有的大奖,例如布克俄罗斯小说奖,每年评奖时获提名的小说达几十部,由此可见每年的新作之多。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学界各派的不同看法和争论
苏联解体之初,整个文学界,包括自由派和传统派这两大派的作家,情绪低沉,对文学的现状和前景普遍持悲观的看法。1992年底文学大奖布克俄罗斯小说奖首次评奖后,某些人的情绪开始有所变化。当时推荐上来的作品有53部,数量相当可观。于是首届布克奖评奖委员会主席、女批评家拉蒂宁娜提出应该“以审慎的乐观态度来看待”文学创作。①1993年秋,《文学报》召开了年轻批评家的“圆桌会议”讨论文学现状,与会的多数人认为文学“没有停顿”。②对这一论断,批评界似乎没有多大的争议,但是在文学创作的面貌究竟如何、有没有出现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的作品、文学创作是否已真正走上正轨、文学生活是否已完全恢复正常等问题上却存在着分歧。
传统派批评家普遍对文学的现状表示忧虑,纷纷指出存在的问题。例如费季指出,文学和电影一样,“在道德和精神方面处于深重的危机之中”。他还说,在目前这个萧条的时期,文学正在失去“责任感、伟大和不朽的创造精神、服务于真理和美的品质以及生活的欢乐感”。③奥瓦涅相则明确地说,对今天“民主化的”文学来说,“完全的不和谐”和“宣扬荒诞”成为它的基本特点。④科克舍尼约娃也指出当前小说的特点是“明显地没有理想”,对它来说,“理想死了”。⑤总的说来,传统派人士比较一致地认为目前的文学(主要指自由派文学)抛弃了俄罗斯文学的传统,走上了一条脱离现实生活、不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的错误道路。
自由派批评界的情况比较复杂。某些老自由派批评家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苏联解体后的文学与他们过去想像的和竭力争取的不一样,完全不合他们的心意。一向关注文学创作动向的拉克申觉得现在没有多少能吸引他的东西。⑥佐洛图斯基则反对否定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和传统的文学观念,称这样做的人为“虚无主义者”。⑦不过也有人在承认现在有价值的作品不多的同时,认为这种情况是与目前处于“资本主义早期”的现实完全相适应的,相信文学不会终结,甚至认为转折时期会给文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在中青年批评家当中,有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的现状表示认可,甚至加以肯定,对前景抱乐观态度。如丘普里宁断定文学发展的情况是正常的,并列举一些事实来说明。⑧涅姆泽尔认为现在的文学与过去的文学相比,“水平没有降低”。⑨巴辛斯基虽然认为目前尚缺乏正常的文学,但是觉得还是有人正在写“真正的俄罗斯小说”,并且列举了一些作家的名字。⑩斯捷潘尼扬则承认当代文学处于明显的危机之中,但相信这危机不会持续得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