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斯科出发去图拉州亚斯纳亚·波良纳镇,有193公里路程,没有高速公路,旅游大巴整整行驶了3个小时,这对于已经习惯于高速公路的中国人来说,实在不是什么享受。
只是因为要去托尔斯泰庄园,去瞻仰敬仰的托尔斯泰,人们才兴高采烈,再有一路美丽的风景,倒也没有感觉出路途的漫长和寂寞。
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庄园里度过了一生的主要时间,他几部传世的小说,都是在这座庄园里完成的。住在庄园里,托尔斯泰避开了市间的喧嚣,避开了烦人的交际,安安静静地和他挚爱的人民在一起,沉浸在他美丽的小说创作中,享受着属于他的艺术人生。
汽车终于在一片乡间广场上停下了,走下大巴,两座圆形建筑耸立在庄园外面,这里就是托尔斯泰庄园的大门。从外面看进去,庄园里一片郁郁葱葱,密密的白桦林凸显出俄罗斯乡间独有的美丽,一种沉浸在忧郁中的宁静,让人想到柴柯夫斯基音乐的美丽旋律,是的,走进托尔斯泰庄园,耳际不仅回响起俄罗斯音乐家的旋律,更让人联想起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画作中迷人的画面。
庄园最外面,一片池塘,就是托尔斯泰少年时和小伙伴戏水的地方,如今依然是一塘碧绿的清水,水面上游着农户家养的鸭子,池边漫步着农户家养的老鸡,只看托尔斯泰庄园的自然景观,这里绝对不像是一座纪念馆,门外也没有任何标志,直到走进庄园,你还以为是在俄罗斯农村散步。
这就是托尔斯泰,他一生没有离开他挚爱的农民,一生没有离开他热爱的乡亲,绝对不像后来时髦人士那样,自我标榜“山居”“关注”,却死赖在舒服的宾馆里、或是住在高级别墅里远远地离开他“热爱”的民众,只偶尔作秀“亲自”和民众在什么场合照一幅合影,以表示自己的“血浓于水”。
托尔斯泰辛劳的文学写作为他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声誉,并获取到丰厚的经济收入,但托尔斯泰一生没有购置豪华马车,类如他的后代作家,拚命捞钱就为了买宝马、保时捷。他无偿地将庄园几百公顷耕地让给农民耕种,闲暇时间,他还和农民一起劳动,直到现在,托尔斯泰博物馆里还保存着托尔斯泰和农民一起劳动时使用过的长柄镰刀,就是我们在电影《静静的顿河》看到过的葛里高利老爹收割苜蓿时使用的那种长柄镰刀。
托尔斯泰的热爱劳动,绝对不是作秀,我们早就看到过托尔斯泰拉锯做木器活的照片,更读到过他缝制皮靴的趣事,托尔斯泰做了许多皮靴,自己穿不了,就送给乡里朋友,托尔斯泰博物馆里陈列着托尔斯泰亲手制作的皮靴,手艺堪称精湛,质量绝对上乘。
少年时代读书,有两件事情不好理解,一件事情是普希金何以因为爱情去和一个流氓决斗,第二桩事是,老托尔斯泰以84岁高龄,何以放弃一切财产,毅然出走,最后死在火车站上,熄灭了一盏伟大的理智明灯。
俄罗斯知识分子心灵世界不允许有任何一丝的伪善,他们以自己坚定的信仰教养民众,自己更是这一伟大信仰的忠诚使徒,普希金歌颂自由,歌颂尊严,他为自由而生,因维护尊严而死,如此,他毅然和一个小痞子决斗,也就可以理解了。
托尔斯泰同情苦难民众,同情弱势生命。他的同情绝对不是作秀,像后来某些明星那样,选一个民众出行的日子,选一个民众聚集的地点,戴上大口罩,戴上长舌帽,手拿竹夹,装疯卖傻地捡拾塑料袋,做环保表演,表演之后,回到五星宾馆,淋浴净身,聚众搓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