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文坛不如歌坛影坛更不如体坛,但这年头文坛上的闹腾劲儿,却快赶上娱乐圈了。这不,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遥远抄袭事件又被炒得沸沸扬扬,口水满天飞,唾沫还溅到了中国作协。要说这位仁兄也真够可以的,多年来一直矢志于抄袭、乐此不疲不说,而且胆大妄为,抄袭的竟然还都是较有影响的文学大刊,抄袭作品发表的地儿也都是在文学界数得着的刊物,这样的情形,简直是到了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地步。更让我们哭笑不得的是,这位仁兄还一路进了中国作协,并且“光荣”地获得了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深造资格。
对于遥远(称他什么呢?作家?先生?臭狗屎?)的抄袭,已经有很多批评了,在这里笔者不愿意再就此多做批判。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应该以此为切口,切实反思各方面的问题并尝试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文学生产机制,从而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从这次抄袭事件中,我觉的至少有三个方面存在失察行为,是应该深刻检讨并引以为戒的:第一个是发表这些作品的文学期刊,第二个是中国作家协会以及新疆作协,第三个是鲁迅文学院。
面对一个作者长久的抄袭行为,发表这些作品的期刊编辑竟然毫无察觉,堂而皇之地让这些作品发表在自己的期刊上面,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反思吗?作为一名期刊尤其是名牌期刊编辑,应该对本行业至少是对较知名的期刊有所了解才对,不然还做什么文学编辑?做文学编辑不关注同类期刊,不看同类期刊发表过的文学作品,这总有些说不过去吧。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文学期刊应该向学术期刊学习,学术期刊较早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术规范,在这套规范下面,不可能有这么猖狂的抄袭行为,更不可能让抄袭作品畅通无阻发表在影响较大的期刊上。这种事情的出现不但是让抄袭者丢人现眼,更让编发这些作品的文学编辑脸上无光。假如编辑这道关把严实了,像这样几乎全版抄袭的作品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得以发表甚至获奖的。
可笑的是,抄袭者还凭借着多年的抄袭他人作品获得了不菲的名声,被一路推荐加入了中国作协。众所周之,加入中国作协是要经过省级作协或者两名中国作协会员推荐的,推荐以后还要经过中国作协专家组的层层审核,最后由中国作协书记处投票产生。这是个层层把关层层筛选的过程,这也是为何让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人感到荣耀的原因之一。按照常理讲,这些程序如果实施得严格的话,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误。但现在的事实是,居然让长期抄袭者安全过关,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当初那些审核机制哪里出问题了?新疆作协?专家组?书记处?新疆作协首先应该检讨,中国作协也应该就此引以为戒。
更不可思议的是,抄袭者还被推荐参加了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深造,这真是让我们匪夷所思。据我所知,鲁迅文学院高研班是中宣部和中国作协设立的一个培养青年作家人才的特别举措,它面向的是45岁以下有突出创作成绩的青年作家,许多人都以进入这个班学习深造为荣。而且要进入鲁迅文学院,其程序也较为复杂,首先是鲁院把学习名额分配给各单位(省作协等),各单位在此基础上作推荐,然后鲁院再审核,符合要求者才能进入这个班学习。就是在这样层层审核的机制下,抄袭者居然也能一路过关,进入了鲁院。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应当反思的不仅仅是新疆作协,鲁迅文学院也应该吃一堑长一智。
笔者注意到,面对如此拙劣恶劣的抄袭行为,新疆作协已经采取了补救措施,开除了抄袭者的会籍。但中国作协却至今尚未对此做出正面反应,这是中国作协的一贯迟钝所致吗?是,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