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古代文学

通灵宝玉的佩挂方式

收录:2011-10-1  作者:孟晖  来源:2011年8月25日《东方早报》  点击:813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孟晖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故宫博物院保存的一件清朝宫廷用编织香袋,即是以彩线编成镂空小袋,并在下端束成流苏;袋口上穿有挂绳;袋中装有香料包。宝钗所构想的盛玉络子,大约较接近这件线编香袋的形式。

贾宝玉的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通灵玉以何种形式挂在颈上?当代艺术作品呈现这一细节时,往往专门配制一个圆形金项圈,然后把那块玉挂到项圈之下。为此,还会为玉镶上镂金的边框,以便安装挂环一类构件,让玉凭之与项圈相连接。

然而,《红楼梦》第三回写得清楚:“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随后又道是:“再看已换了冠带……仍就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这部小说习惯把璎珞与项圈混称,如第八回莺儿提到“姑娘的项圈”,随后却写“宝钗被缠不过……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因此,第三回写宝玉的项饰,“金螭璎珞”与后面提到的“项圈”实为同一饰物的不同叫法。从文意来看,虽然宝玉日常确实总是颈戴项圈,但是所谓通灵玉并不挂在这一只带有“金螭”纹的项圈上,却单用一条彩线编成的细带作为挂链。

依往昔风俗推测,宝玉所戴项圈的功用在于系挂寄名锁。明显可作参考的案例见于《金瓶梅词话》:西门庆将李瓶儿所生之子官哥儿“寄名”于玉皇庙,经过相应的仪式,官哥儿便得到了这座道观为他置备的“一道三宝位下的黄线索;一道子孙娘娘面前紫线索;一付银项圈条脱,刻着‘金玉满堂,长命富贵’;一道朱书辟非黄绫符,上书着‘太乙司命,桃延合康’八字,就扎在黄线索上”,自此,尚属婴儿的暴发户家小少爷的装扮便包括“套上项牌和两道索”。 其中,“一付银项圈条脱,刻着‘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在小说稍后处又称作“银脖项符牌儿”,显然,“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的字样是刻在“符牌”上,这个“符牌”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长命锁”,与银项圈配套。宝玉的“寄名锁”在第八回便写作“项上挂着长命锁”,无疑与官哥儿的“符牌”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可见,寄名锁与金项圈为配套的物件。顺便说一句,宝钗的金锁亦是一只长命锁,所以带有珠宝项圈的配置。

另外,由《金瓶梅词话》“一道朱书辟非黄绫符,上书着‘太乙司命,桃延合康’八字,就扎在黄线索上”这一介绍来看,宝玉项上除了挂寄名锁的项圈、系通灵玉的五彩绦,另外还该套着一条细绳索用以扎戴那个护身符。如此一算,这位少爷胸前的吉祥饰物可是相当的琳琅,小姐们都没他热闹。

总之,作为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之幻相的通灵玉,并没有挂在项圈上,而是倚借彩绦。第三回末甚至通过袭人的口,非常细致地交代:“上头有现成的穿眼。”照此说来,把彩绦直接从玉的“穿眼”中穿过即可。作者心思如此绵密周到,以至脂批不无哂意的评之曰:“癞僧幻术,亦太奇矣。”确实,第一回写奇僧“大展幻术”,乃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扇坠都会带有贯系挂绦的孔洞,而美玉恰恰被收缩成扇坠般的“宝物”。敢情是这位世外高僧体内潜藏着设计家的灵魂,在幻石为玉的过程中不忘在玉上安排个“穿眼”,以便日后厮混红尘时不仅“可拿”,而且“可佩”!

通灵玉带有穿眼虽属微末细节,但一样贯彻了“草灰蛇线”写法。且看第二十九回里的细节:

一时袭人勉强笑向宝玉道:“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林姑娘辩嘴。”林黛玉听了,也不顾病,赶来夺过去,顺手抓起一把剪子来要剪。袭人、紫鹃刚要夺,已经剪了几段。林黛玉哭道:“我也是白效力。他也不稀罕,自有别人替他再穿好的去。”袭人忙接了,说道:“何苦来!这是我才多嘴的不是了。”宝玉向林黛玉道:“你只管剪,我横竖不带他,也没什么。”

通灵宝玉的佩挂方式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通灵宝玉的佩挂方式》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通灵宝玉的佩挂方式》点赞!
精彩图文
论“丑”和“副净”——兼谈南戏形态发展的一条轨迹
论“丑”和“…
明清宗族演剧活动特征简论
明清宗族演剧…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传播方式
明清时期通俗…
钱谦益与吴中诗学传统
钱谦益与吴中…
《庄子》注译与我的体会
《庄子》注译…
明清之际传奇用韵二题
明清之际传奇…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