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对家庭伦理、职业伦理、生态伦理等类型进行了分析评判,其依据主要是儒家的原始伦理思想,在遇到价值悖论和异端伦理时虽有灵活变通但不离初衷。
关键词:伦理 评判 儒学
伦理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共有短小故事近1200则,其中专载奇闻逸事、不含伦理褒贬意味的仅303篇。作者依据特定的价值标准对作品人物的行为作出评价,以道德的尺度作为审美标准,正面肯定的266则,直截了当提出批评、否定的356则,对于所记载的人和事,伦理判断占了主导地位。无论是褒是贬,作品人物都浸染了浓烈的伦理色彩。
一、 数量统计和类型分析
(一)家庭伦理:儒家伦理的重心就是家庭伦理。作为清王朝统 治集团的高层官员,纪昀将家庭伦理道德视为评判是非曲折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篇章占了135则。书中论及了夫妻关系、孝亲关系、婆媳关系、长幼关系和兄弟关系等等。
1. 夫妻关系,这是作者最为看重的家庭关系,《阅微草堂笔记》反映夫妻关系的篇目有33则,着重表现了主人公对待婚姻的 态度。作者热烈地称赞了那些忠于丈夫的贞妇烈女,这其中有些篇目的用意诚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皇帝要臣子尽忠,男人便愈要女人守节”(1),宣扬“从一而终”,更多的是着重褒扬此类女子的守信重义,把重视夫妻情分纳入伦理判断的范畴,并以志怪小说借助狐怪鬼神形象这种特定的叙事方式表现。难能可贵的是作品着眼于 人伦情感,赞颂夫妻间纯正的情义。作品推崇守节的女子时,将尊礼守节视为婚姻的义务之一,而更多地赞颂的是婚姻关系中的责任感,尤其是女子对家庭及家庭成员的负责态度。《阅微草堂笔记》在表现一般平民家庭生活时,主张一夫一妻,将不纳妾作为人物美德之一加以赞许,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作品肯定了一夫多妻的合理性,称赞那些甘于婢妾地位的妇女,把二女(甚至多女)和谐共处同事一夫视为家庭伦理道德的典范,而将反对丈夫纳妾者写成悍妇、妒妇。这些女子遭到批评的主要事由,是因为她们扰乱了家庭生活正常的人伦秩序。
2. 孝敬父母。《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可谓是孝的赞颂者和鼓吹者,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的17则笔记中,作品更加注重家庭伦理秩序,更多强调的是孝道的自然亲情,并没有多少借机扩大、推而广之的政治教化说教意味。同时作者始终没有褒扬戕害自身以事父母的“愚孝”。《阅微草堂笔记》体现的是“孝”的一般含义:即善事父母。以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及冥府各种情状作为是否孝顺的前景展示,宣扬“孝”的重要性、必要性。罪业深重者,可因“生前事母尚尽孝”而赎得轮回之身(《滦阳消夏录一》),在自己处于危难之时,哪怕只是动了尽孝之念也得以绝处逢生(《滦阳消夏录三》),与之相形成鲜明对照的,毒杀老母之心初萌便被雷击毙(《滦阳消夏录四》)等等。
3. 婆媳关系。《阅微草堂笔记》记叙关于婆媳关系的故事数量是各种家庭关系中数量较多的,共22则。首先,作品极其自然地描写了媳妇对婆婆的服从,作品里,婆婆的尊严甚至超过了天地鬼神。即便是婆婆错误决定、无理要求媳妇也要忍气吞声服从,不堪忍受只能含恨自尽。作品更多表现了儿媳对婆婆的孝养。作为正面的榜样,《滦阳消夏录三》写到卖面妇夜夜转磨卖面养婆婆,孝心感动狐姊妹夜夜助磨转,狐姊妹竟因此不意间得证正果,“登仙去矣”。如果孝养与其他道德标准发生矛盾,作者首肯孝养者。还有,《阅微草堂笔记》中通过侍疾表现儿媳对婆婆的孝心的故事比较多,此类事例作品均以正面赞扬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