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古代文学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道家文化形象

收录:2011-7-5  作者:张四连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1707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四连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摘 要】陈芸是清人沈复自转体小说《浮生六记》中的女主人公,真、善、美与聪慧贯穿了她的一生。她倜傥不羁、任情率真,行为总是越礼教而为,具有道家所推崇的人格自由的个性,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家思想是非常浓厚的。陈芸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家文化内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挖掘,再现陈芸多角度、鲜活而丰盈的形象。

【关键字】浮生六记;陈芸形象;道家文化

《浮生六记》产生于清代中期的乾嘉年间,作为“个人笔墨”的“闲书”,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表现了真性情,表现了日常生活的艺术精神,展现了他的回归自然生活情趣、重情的心理状态。他所崇尚的道家思想一直贯穿了全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浮生六记》是沈复用道家来医治自己一生身心颠沛流离的创伤。而他的爱妻,陈芸,这个被林语堂评为:“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一个女人”,她的身上不仅洋溢了冰雪绰约的姑射山仙子的形貌气质,浑身上下还充满了道家洒落飘逸的风神,淡泊、宁静的悠远情怀及高洁、俊雅的人品。

一、陈芸道家文化形象的内涵

1、“姑射山仙子”般神韵气质

道家的审美重自然天成,反对后天的修饰。陈芸的出场,很好体现了道家尚“真朴”的审美倾向:“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这是沈复十三岁那年跟母亲回娘家,见到了从小青梅竹马的陈芸,她身上所流露出来的“真朴”之美,即刻便深深吸引了这位少年沈复,致使他在生命中的几十年后,还能清晰无误地回想起幼时的惊鸿一瞥:

“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她的美,飘飘然有仙女之概。其中“瘦不露骨”完全是站在道家的审美角度,她那秋水伊人般的姿态,清风朗月般娴雅气度,从精神到容止,都摆脱了俗情,透着道家虚静、空灵的美,让少年沈复留恋往返。

陈芸追求宁静的精神天地,这使得她身上具备一种潇洒高逸的气质。且看她做的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大抵以自然、素静为宗,是极富理趣、诗意的佳句,它营造出一种虚极静笃而又不乏生机的特殊境界,它向读者传递一种心灵深处的清单恬静之感,是诗人追求道家式的宁静、悠远风格。另外的一个典型的情节是夫妻二人讨论文学,涉及到儒道不同的文艺观:

余曰:“唐以诗取士,而诗之宗匠必推李、杜,卿爱宗何人?”芸发议曰:“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激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余曰:“工部为诗家之大成,学者多宗之,卿独取李,何也?”芸曰:“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余笑日:“初不料陈淑珍乃李青莲知已。”(《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她不喜欢杜甫的森严,却独钟情于李白的落拓,认为李白的诗有如“天籁”,它高于人工雕琢的美,妙不可言。由于她一直对李白的诗心向往之,遂产生知己之感。任何文化底蕴的形成都不是偶然和一朝一夕之事,说明她长期偏爱道家的文化,并深深受之影响。她欣赏的是自然可爱、冰雪绰约的姑射山仙子,在她身上也自有一股藐姑射仙子般的气韵。

道家重“象外之象”的思想,使他们特别重视韵外之旨,以情味隽永为美。陈芸在她生活中对普通人的品评审美也折射出了道家“言有尽,而韵无穷”的审美观。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道家文化形象 共有6页,您还有5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6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浮生六记》中陈芸的道家文化形象》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浮生六记》中陈芸的道家文化形象》点赞!
精彩图文
“一枝藤杖平生事”——宋代文人的杖及其文化蕴涵
“一枝藤杖平…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如何理解老子…
曹操后世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曹操后世为何…
水浒乱弹——炊饼
水浒乱弹——…
杜甫草堂唐代遗存的信息与价值
杜甫草堂唐代…
美人黄土的哀思——《红楼梦》的情感意蕴与文化传统
美人黄土的哀…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