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瑞一边,也是从一个尚未通达的书生身份闲闲写来的。金圣叹将张生出场到遇见崔莺莺、为其美貌所吸引这段过程按十五节加以点评的[3]。第一节,张君瑞出场交代自己是西洛人,路经河中府,是为上京赶考取应。宾白云:“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未知何日得遂大志也呵!”金批云:“看其中心如焚,止为满腹文章,有志未就。其他更无一言有所及。”敷写才子佳人故事却只言“大志未就”,全然不像《霍小玉传》那样开篇就写进士李益“思得一佳偶”。张生唱云:“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金批云:“中心如焚,止为长安,岂有它哉?看他一部书无限偷香傍玉,其起手乃作如是笔法。”这一节重点突出张生之到河中,正为上京取应,并无关风流艳遇。第二节是一段“混江龙”唱辞,“只是一色高才未遇说话,其余更无一字所及。”(金批)第三节张生宾白:“行路之间,早到黄河这边,你看好形势呵!”接下来是两段关于黄河的咏歌:“疑似银河落九天,高源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滋洛阳千种花,润粱园万顷田。我便要浮槎到日月边。”金圣叹以为此节是借黄河写张生之“品量”:“试看其意思如此,是岂偷香傍玉之人乎哉?”结尾处回应上京应考事。
第四节张生按店小二指点前来普救寺,又在法聪和尚的带领下游览僧院,在游览将毕时与莺莺邂逅,是整个第一折十五节的关节处。“随喜上了佛殿,又来到下方僧院。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登宝塔,将回廊绕遍。我数毕罗汉,参过菩萨,拜罢圣贤。”这是张生唱辞,表面上“闲闲”写张生游览的行踪,而金圣叹却从中发现了绝妙文法。他将四句话分为两个层次,前三句为第一层次,直写张生“于寺中已到处游遍,更无剩余,便直逼到崔相国西偏别院。”“笔法真如东海霞起,总射天台也。”最后一句为第二层,金批云:“此三句不接上文之下,乃重申上文重重所见。盖上文以佛殿、僧院、厨房、法堂、钟楼、洞房、宝塔、回廊衬出崔氏别院;而此又以罗汉、菩萨、圣贤一切好相衬出惊艳也。其文如宋刻玉玩,双层浮起。”金圣叹对此节主要从文法方面点评,而并没有考虑戏剧唱辞本身的需要[4]。对如上不足四十个字的一段话,圣叹进一步说:
如此一段文字,便与《左传》何异?凡用佛殿、僧院、厨房、法堂、钟楼、洞房、宝塔、回廊无数字,都是虚字。又用罗汉、菩萨、圣贤无数字,又都是虚字。相其眼觑何处,手写何处,盖《左传》每用此法。我于《左传》中说,子弟皆谓理之当然,今试看传奇亦必用此法。可见临文无法,便成狗嗥。而法莫备于《左传》,甚矣,《左传》不可不细读也!我批《西厢》,以为读《左传》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