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细数月光下的苦难与不幸

收录:2012-1-5  作者:王德领  来源:长篇小说选刊特刊10卷  点击:633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王德领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遍地月光》是刘庆邦最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煤矿和农村是刘庆邦小说创作的重镇。自80年代中期至今,他一直没有偏离这两大领域,这种执著,在作家中比较少见。刘庆邦一直秉承着严格的现实主义来写作,就是在探索风气极为兴盛的80年代中后期,他的写作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从他最初写作的一些小说,如《走窑汉》,到目前的创作,二十多年过去,风格一如既往,实属不易。

刘庆邦不是才子型的作家,平实朴素是他作品的特色。平易做人,朴素写作,是他的座右铭。这使他的写作不浮泛,有底气,有气韵,有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遍地月光》写的是“文革”时期的农村生活。小说的主人公叫黄金种,出生于地主家庭,被称为“地主羔子”。少年黄金种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了非人的磨难。金种的父母因为富有而获罪致死,金种、银种弟兄两人沦为“地主羔子”,和地主叔叔黄鹤图生活在一起。他们一无所有,原来的房屋已被充公,财物被搜罗一空。许多年以后,金种又回到了杜老庄。这时,已经是改革开放以后了,他成了万元户,带着“妻子”孙秀文荣归故里时,已物是人非。

刘庆邦的《遍地月光》以精微的描写见长,作家以平实的笔触,描绘了那个非正常年代的许多生活细节。比如,金种叔侄三人在村里所受的磨难,都是通过丰盈的生活细节来呈现的。他们家里的东西经常被人偷,辛辛苦苦晒下的红薯干被人偷得一干二净,丢了东西,因为是地主成分,又不敢声张,只得忍气吞声。金种、银种是村里贫下中农的孩子欺侮的对象,金种的头部被人摁进了自己的裤裆里,银种的耳朵里被人塞进了玉米粒……而更大的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金种的婚姻问题遥遥无期。村里的另一个地主分子家庭是赵大婶家,为了使赵家有个后代,赵大婶跟外村的一个有儿子、女儿的地主家庭进行换亲。结果悲剧发生了……如果说金种的故事是小说的一条主线,那么,赵大婶家发生的故事就是一条副线,这两条线索,共同讲述了一个故事,即在那个非正常的年代,在血统论的重压下,出身不好的青年的人生所受到的严重的扭曲。

故事的发生地是杜老庄,在杜老庄发生的一切具有典型意义,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的缩影。从故事层面来看,作者写的是“血统论”给人们心灵和肉体上造成的伤害,这个话题是比较老的,在这个全力向物质主义推进的健忘的时代,题材可谓不时髦。为什么作家还对此情有独钟呢?作者说:“要让民族保留历史记忆,不要这么早就遗忘这些惨痛教训,一个民族要是失去了记忆,那是非常悲哀的,作家有这个责任,如果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则就会愧对作家这一称号。”作者正是怀着这一写作的良知,将历史的伤口重新撕开在我们面前,将沉默的大多数所经历的眼泪、伤痛、以及数不清的苦难详细叙述给我们,给后人以深刻的警示。勇于掀开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历史,这不仅需要作家具有悲悯的情怀,还要有大爱、责任和勇气,因此,这是一部沉重的小说,一部直面苦难和不幸的大书。当然,小说里面也洋溢着温情,有人性的温暖和灼人的光亮。

(王德领 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细数月光下的苦难与不幸》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细数月光下的苦难与不幸》点赞!
精彩图文
诗歌语言的淘金者
诗歌语言的淘…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缘”
卡夫卡的中国…
散文危机与对“散文”的偏离
散文危机与对…
文学评论的文风
文学评论的文…
文坛“潮一代” 带来新活力——谈谈上海“80后”青年作家和他们的写作
文坛“潮一代…
读人物,品人生——读《归无计》
读人物,品人…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