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三题

收录:2012-1-1  作者:张志忠  来源:《光明日报》2006年8月22日  点击:92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志忠评论集  

我对上述的作家和作品,充满敬意,充满欢欣。但是,那些没有表现出正面的价值建构的作家作品,并不应该因此就受到批评。所谓“人格、尊严、正义、勤劳、坚韧、创造、乐观、宽容”等等,这些人类的基本价值,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价值判断的不可或缺,并不就等于在作品中必须体现为正面建构的能力,甚至可以说也并非文学的当务之急。大量泡沫化的影视剧以及通俗文学,其善恶分明、褒贬直观,都是以对普世价值的肯定为出发点的,其对于正面价值建构的溢于言表,远胜于文学和小说,究其实,却是和其市场效益的追求互为表里的,正面价值建构只不过是一种煽情的包装而已。

文学的衡量尺度,首先应该是表现出对人性理解的深度和塑造出富有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的功力,其次是尊重艺术规律,强调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昆德拉就宣称,文学是超越道德的,小说的唯一使命是探索人的存在的可能性和小说形式创新的可能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笑忘录》和《玩笑》对人性和社会显然具有深刻的怀疑和追问,但是其普世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那一幅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本意只不过是奉旨行事,窥视大臣是否有叛逆之心,向当朝皇帝打一个“小报告”,其精湛的艺术才华却把这幅现场纪实变作不朽之作。在现代的中国语境中,鲁迅先生曾经呼唤“精神界之战士安在”,主张文学要充当“国民精神的火光”,在他的创作中,为了鼓励先行者的勇气和信心,如他所言,会在夏瑜的坟墓上平添一个花环,会在人力车夫的质朴善良面前做真诚的反省和忏悔,但是,他最发人深思的,却是对阿Q精神的刻镂,对吕纬甫和魏连殳的灵魂的追问。“人格、尊严、正义、勤劳、坚韧、创造、乐观、宽容”等等,并不能保证作品的价值,还必须将其投入人生和社会的激流漩涡中,切入人性的深处,加诸艺术的锤炼,方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文学和作家的匮缺何在

如前所述,当下的时代对文学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相反,它是千载难逢的,社会生活的万花筒在剧烈地旋转,历史与现实、欲望与良知、都市与乡村、欢乐与悲哀、崛起与低回、迷狂与彻悟、传统与现代(后现代)、活力与悖谬等等,都在以空前的速度撞击、交汇,正是赋得沧桑句便工的大好时机。就大多数作家而言,他们也并不缺少道德正义感。问题在于,如何把握时代的命脉,如何强化对时代和人性的深入理解,才是当下作家的最大任务。在当下,无论是展叙百年中国的风云跌宕,还是对当下社会的巨大转型进行艺术勾勒,都需要有把握历史脉搏的高度,需要有观照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制高点。

“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三题 共有3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尾页  页次:2/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