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文学到底是什么

收录:2012-1-1  作者:郭文斌  来源:《文学报》2009-08-20  点击:1273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郭文斌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不是文学已经死亡了,或者说文化已经衰落了,是我们文化人自己把自己的行情搞坏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心灵中所缺失的那一块,那么只要我们能满足他的缺失,能够填充那一块缺失,文学就不会死。

起于随缘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作家?因为有读者。

什么样的作家才是好作家?还得从读者说起。

作者和读者的相逢是一个因缘,一个充满偶然但又必然的因缘。

什么是因?一粒种子进入土壤,那么这个种子就是因,土壤就是缘。只有在因和缘同时具备的情形下,一棵庄稼才会长出来。一粒种子,我们把它放在玻璃器皿里面,可能千年万年都不会发芽,可一旦遇到土壤它就发芽、开花、结果。

一粒文字的种子在进入读者心田的时候,它是带着这种非常奥妙的因缘去的;怎么样的土壤更适合种子发芽,它是同气相求的;这既是文字对读者的选择,又是读者对文字的选择。文字之所以诞生,那是因为读者的召唤。正是因为有召唤在,所以才有诞生在。写作的奥妙就在这里。

我们平常一直在讲随缘,事实上我们未必懂什么叫随缘。随缘不等于随波逐流,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了悟于心之后的一种选择,才能叫随缘。它是一种大觉悟的境界。当一个人或一篇文章到你面前时,你能“识得”其背后的宿命,这才叫随缘。

一个成熟的作家,他在代表他的文字去旅行的时候,是最尊重他的读者的,而他的读者也最尊重他,热爱他。

中国古人讲“慈”,讲“悲”,说穿了就是讲爱。他们甚至认为世界的原点就是爱,这个造化的心脏就是爱。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人为什么渴望爱?人为什么会被爱打动?因为那是我们的当初呀!是我们的原点!是生命出发的地方!也是归宿!

中国古人还讲“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本来的那一块,本来的那一块材料,创造生命的那一块材料。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世界看作千姿百态的美食,那么“本善”就是造化之厨手中最初的那一团面粉。

那么为什么人是千差万别的,因为“性相近,习相远”,是习气和污染把生命变得千差万别。

因此,回归生命的过程就是反污染的过程。而文学和文字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帮助人们去清洗心灵灰尘的一个载体,这是文学在“本来面目”上的一个意义。

古人讲“舍得”,就是告诫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应该舍去什么,留下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拿起什么,放下什么。

生命的艺术说到底是“舍得”的艺术。

舍什么,怎么舍?并不是要我们把世界舍掉,把生命舍掉,把生活舍掉,而是把自私舍掉,把欲望舍掉。

文化就是要扫除这一层遮蔽,扫除世代积淀在我们心灵上的那一层灰尘。这是文化的使命,也是文学的使命。

忠于使命

文学要向太阳学习。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照耀四方。它没有想着今天要照哪个人不照哪个人,只要出来就行了,只要把自己的光辉散发出来就行了。

文学到底是什么 共有4页,您还有3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文学到底是什么》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文学到底是什么》点赞!
精彩图文
论“红戏”的价值
论“红戏”的…
五四拯救了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拯救了中…
不露痕迹地传递知识——谈苏梅童话绘本的魅力
不露痕迹地传…
《瞻对》:非虚构的尴尬和力量
《瞻对》:非…
本·奥克瑞:唱非洲的魔歌
本·奥克瑞…
《新安家族》:擦亮人物个性的光泽
《新安家族》…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