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中外艺术

视觉盛宴代替不了一剧之本

收录:2011-12-20  作者:张东  来源:张东《光明日报》(2011年02月11日14版)  点击:761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东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电影《唐山大地震》成功地从小说搬上银幕

《创·战纪》挟3D+IMAX+强大的宣传攻势隆重登场了。又一场视觉盛宴带观众走进了影院。然而饕餮之后,我们却依稀感到某种不满足,缺了点什么呢?剧本!看过电影的观众,差不多都能随口挑出点剧作的毛病,诸如情节不合理,人物记不住,故事不过瘾之类。

好剧本是成就伟大作品的源头,可是投资者急功近利,剧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编剧素质良莠不齐等,导致不少影视作品先天不足

“剧本,是一剧之本”的话题再一次被提到眼前。其实,谁都明白,一部好的剧本是成就一部伟大佳作的源头。换句话说,没有好剧本,再时尚的题材,再豪华的制作,也无法让观众满意,就像是一道缺了主料的大餐,配饰做得漂亮,却没有味道。

但实际操作中,剧本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投资方舍得花血本请明星、名导,却不愿在剧作上多投一分钱;创作者急功近利,不肯花时间认真打磨剧本,拿着先天不足的作品匆匆上马;编剧队伍良莠不齐,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品位不高;一些导演对编剧的劳动不尊重,随意曲解作者思想创意,肢解故事、人物……凡此种种,最终导致了影视剧本思想苍白,故事情节远离生活,人物缺乏个性,太多的雷同,太多的空洞无味,还有很多以票房和收视率的名义安插的种种低俗、庸俗、恶俗的情节细节等等。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基石上搭建的摩天大厦是多么脆弱。事实上即便是一些市场表现不错,观众评价尚可的影视作品,在剧作上都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剧本的重要性,是被多数从业者认同的。但近来也有观念认为,当今电影已进入了高技术、多媒体的时代,科技的发展给传统的影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观众走进影院,只是为了享受视听盛宴,至于情节、思想都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中国电影说教较多,谁也不想到电影院去上政治课。在这样的论调下,一些豪华大片,并没有得到观众的拥戴,反而受到不少批评,根本原因是这些作品没有思想的光辉,外表再华丽也成就不了好电影。

高科技再发达,也替代不了剧作要承担的陶冶情操的功能,观众需要眼球的刺激,更希望得到心灵的慰藉,得到审美的享受

勿庸置疑,世界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中国影视剧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特别是电影,视听环节变得无比强大,也由此掩盖了许多内容的无力。但电影毕竟是一种有精神价值的特殊商品。无论技术多么强大,它都要承载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的功能。观众需要眼球的刺激,更希望得到心灵的慰藉,得到审美的享受。这后一方面的需求才是观众欣赏艺术品的最根本、最原始的诉求,是任何年代都不可改变的。

所以我始终认为,一部好电影(电视剧),必须要有一个好思想。也可以说,一部好电影的价值首先是由思想承担的,只有能够揭示生活本质,传达时代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给人以启迪的作品,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2010年收获6亿票房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固然有震撼眼球的大地震场面,但最终感动观众的,还是影片中闪烁的人性美。编剧看到了灾难对人心灵的伤害,却没有延续原小说中女儿的怨恨,她把影片的主旨放在爱与宽容上,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和亲人如何抚慰一颗受伤的心灵,帮助受伤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影片中母亲伟大的母爱,弟弟乐观的生活态度,养父母的善良,让我们从一个普通家庭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不拔,看到了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理解的可贵。

视觉盛宴代替不了一剧之本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视觉盛宴代替不了一剧之本》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视觉盛宴代替不了一剧之本》点赞!
精彩图文
代表一个时代的情结 俄罗斯油画:金色的轨迹
代表一个时代…
丹尼尔·克雷格改变007
丹尼尔·克…
西方战后当代艺术:商业猛于虎
西方战后当代…
杜卡 摄影收藏——艺术品收藏中的“原始股”
杜卡 摄影收…
布尔迪厄摄影观的理论起点
布尔迪厄摄影…
在现实与记忆之间——1990年代的中国纪实摄影
在现实与记忆…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