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振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士兵突击》是一部真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它体现了一种思想行为和正确导向,做到了三个“真”,这就是真正地深入部队生活,真诚地了解部队生活,真心地热爱部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实地反映部队生活。
在这部片子中,我们做到了抛弃一切虚假的、媚俗的、浮躁的东西,而大力弘扬的正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勇气,不放弃的是亲情、友情。在这个片子中,我们力求做到镜头是向上的,就是要仰拍士兵的形象。
仲呈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院长):
《士兵突击》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深度和时代精神的深度,都赋予给了这一人物形象。文艺作品重要的还是要写人,包括写人的奋斗史、写人的心路历程。而这既是《士兵突击》的成功之处,也较好地满足了观众对时代精神的热切渴望。何为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种集体意识。在这部片子中,正是体现了集体意识的前进方向,从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这是艺术的魅力。
这个戏是一部大智慧的戏,很适合我们的美学观。我认为,艺术作品要紧的是在艺术哲学的层面把握住审美价值的宏观趋向,要给人以大智慧,不要停留在一些形式层面,在细枝末节上玩小聪明,误导人走邪路。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出来后,应该确实能实现不仅反映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这个戏通过叙述的方式,加以审美的把握,引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找到自己人生路标,体会人生的感悟,明确人生的方向。
李准(著名评论家):
《士兵突击》的成功是一个奇迹,它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作品讲的故事简单而纯粹。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子弟、一个善良的青年学生,坚守“好好活着就是美好”的人生信念,执著而不放弃,以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努力,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该剧播出后,关于它的议论越来越热,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很显然,这个剧不刻意考虑什么时尚元素,没有离奇情节,没有欢歌热舞,不靠另类和反叛吸引人,不搞人性扭曲,也不颠覆真善美,就是写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获得这样的成功,主要是靠对现实生活的发掘,靠对当代普通劳动者生存方式转变的独特把握,靠对他们平凡、崇高、善良及其种种坎坷的发现,能够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吸引力,才能给予作品精神力度。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有理想、有理性,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最强大的动力。古今中外,一切最优秀的和伟大的作品,都是以美好理想作为导引。正因为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正因为给广大青年树立了通过不懈努力来实现自己理想的成功范例,《士兵突击》就在更深层次上拨动了观众的心弦。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真正的理想不在现实之外,不在现实之上,也不在现实之后,就在现实之中。《士兵突击》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尤其值得重视,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范咏戈(《文艺报》总编辑):
我感觉到《士兵突击》的出现,是对当前观众的审美疲劳的一次解救,或者说是一次成功的“突围”。现在有一些影视作品包括一些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故事形态基本上是俊男靓女,还有就是剧情简单、人物无活力和张力,显得很枯燥。《士兵突击》是一部刚性十足的戏,刚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军人特有的刚性代替了俊男靓女的柔情,二是以坚忍不拔军人精神解体了当前精神的失落,三是在看似枯燥的军人生活当中注重人生经验的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