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古代文学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周汝昌《红楼艺术》

收录:2011-12-20  作者:梁归智  来源:《文艺报》1996年7月26日  点击:83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梁归智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要给周汝昌先生的新著《红楼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写一篇书评,用个什么标目,颇费了斟酌。怡红公子题大观园对额时曾说“编新不如述旧”,循此义,选定了“伟大也要有人懂”这个“旧题”。

要讲《红楼梦》的艺术,就是要发抉出它的艺术独创性。曹雪芹在第一回就借石头之口,表出“变令世人换新眼目”这种艺术革命的抱负。究竟“换新”在何处?只有把这种独创性的艺术奥秘和细节真切实在地表扬出来,也就是,发现《红楼梦》艺术的陌生之域,才算尽了阐发《红楼梦》艺术的研究本分和职责。《红楼艺术》独到和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在这里。

《红楼艺术》有三个基本的视角。一个是《红楼梦》的整体观念。一个是《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的“鱼水关系”。一个是《红楼梦》的独特性认知。

《红楼艺术》开卷“解题”:“我说的《红楼梦》,专指原作者曹雪芹的八十回现存原著(以及研究推考所知的全部情况),不指被程、高等篡改、伪续而成的假全本一百二十回式的‘红楼梦’。”严格区分曹著和高续“两种《红楼梦》”,这已经是八十年代以来红学界具有共识的学术立场,不管你是“尊曹”还是“尊高”。在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时,这种区分更具有“性命攸关”的重要意义。只有立足于“探快学”的原著“整体”观念,而不是高续的“整体”观念,《红楼梦》的真艺术才可能被发现,被阐明。

《红楼艺术》许多章节都是原著“整体”观念的产物。从“一喉两声,一手二牍”这一戚蓼生的知赏说起,却以贾芸和小红在佚稿中“搭救凤姐与宝玉于惨境”的大构思来说明那“两声”、“二牍”的奥妙。欣赏“巨大的象征”,却以大观园“沁芳”象征着正、副册十二钗在佚稿中的毁灭性下场立案。“恰红院的境界”却是“蕉棠两植”——林黛玉和史湘云是贾宝玉的两个“湘妃”——史湘云在佚稿中终嫁宝玉。“奇特的‘即事’诗”原来却是“宝玉此时作的‘享乐’之诗,实际上是在遥遥地射伏着他自己日后的‘受苦’之境。”“海棠·菊花·柳絮”的红楼诗词都紧密关联着佚稿中史湘云的归宿结局。书中的各种“戏目”都是八十回后贾府家亡和众女儿人散的“精巧的构件”。更不必说“伏脉千里,击尾首应”和“结构的新意”这些完全谈讲佚稿内容的部分了。

没有探佚的基础,对《红楼梦》的艺术就根本上无从窥察其“完美”和大美,顶多得其皮毛,入其外围。或者只能把一座美轮美奂的七宝楼台“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这是《红楼艺术》给予的严肃的启示。

“解题”对“艺术”也作了“讲解”:“但在我们中华文化古国,早有‘艺术’这个词语。”“我们所谓艺术,是总包经籍以外的一切技能,近乎‘百科知识’的意味。”“古之艺术,不与今之艺术密合雷同,比如清代编纂《图书集成》,其中的‘艺术典’的内涵,犹与古训无异。如果你与曹雪芹‘对话’,说起艺术,那他肯定会‘误解’了你的意思。”这并不是要“复古倒退”,而是确定了《红楼艺术》的一个基本立场:要把握《红楼梦》的艺术真谛,必须本原地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横云断岭”之中才行。缺乏这种基质素养,同样难以进入大观园的艺术之门。

具备了这样条件的读者能有多少?所以真正能“整个地”怀揽《红楼梦》艺术就成了凤毛麟角的事情。大多数对这部伟大小说的解读其实不过是“盲人摸象”得其一隅而已。《红楼艺术》的使命就是解决这一接受美学的难题。而它确实完成得好极了。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周汝昌《红楼艺术》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周汝昌《红楼艺术》》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周汝昌《红楼艺术》》点赞!
精彩图文
论黄庭坚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互通与互补
论黄庭坚诗学…
《红楼梦》:古本和通行本的故事
《红楼梦》:…
林黛玉为什么不“待见”李商隐?
林黛玉为什么…
美人黄土的哀思——《红楼梦》的情感意蕴与文化传统
美人黄土的哀…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如何理解老子…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塑造的启示
《西游记》中…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