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外国文学

懒散背后的暧昧与幽玄

收录:2011-12-19  作者:周阅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96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周阅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川端康成发表作品的方式极为懒散,他的许多作品或是始于报纸、杂志上的连载,或是始于多篇同一素材、独立发表的小短篇,而且往往尚未完成就搁置停笔。一部作品的完成通常要花上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长谷川泉曾这样总结川端的创作:

……总而言之在川端文学的本质不具有结构严谨的长篇的骨架,也许是由于虚弱的体质之故,他的作品是任其自然地经过多年的写作连载之作居多。而且是不管在何处切断也不会使读者焦急的一种构思。在川端文学中没有未完成的西洋建筑的丑态,在这方面来说仍然是东洋的。像软体动物的感觉一样。从任其联想的流动、俳谐的添加味来说,好像是有添加味道的东西。[1]

川端几乎从不刻意追求作品的严谨的结构,许多作品都是从创作之初就随着思维和时间的共同漂流一次次添加而成的。他很少按照既定的宏大构思来创作,当然也少有成竹在胸的总体规划,往往在构思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开始写作。他认为自己恐怕一生都难得有那种写出长篇然后一次整理发表的舒心日子。如果说他的某部作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的话,那往往也是事后梳理出来的。他在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时说:“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作品,在我不算少数。”[2]

曾经在川端康成生命的最后十余年间——1961到1972年——担任其作品编辑的伊吹和子说,川端文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带着长篇小说的构想来写作的,而是由类似短篇的各部分组合起来”,“像连歌一样以续写的形式发展至长篇的形态”[3]。日本中世文学中的连歌可以说是一种“添加”式的文学。长连歌是将五七五音的句子和七七音的句子交替连缀,相邻两句在意义、气氛上互相联系,但并无贯穿全篇的统一的中心内容,不受预置框架的约束,而注重体验每一瞬间的情趣。连歌两两接续,可至五十句、上百句不定。川端康成的创作过程恰如连歌,常常是兴致所至、随意接续。

《雪国》的创作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川端本人这样向读者介绍:“此书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想想写写,继继续续发表在杂志上。”他在动笔创作《雪国》时只“打算把它写成一个四十页左右的短篇”,拟发表在《文艺春秋》昭和十年的一月号上。但到《文艺春秋》截稿时小说还没有写完,于是川端转移到截稿日期迟几天的《改造》上,继续写作未完成的部分。正是由于对素材经营日久,余味也就随着创作的延宕而留到了最后,以至于“写成了与原始想法完全不同的东西”。川端在小说开头部分的写作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了后半部分的素材。也就是说,“在写小说开头的时候,小说结尾部分的故事实际上还没有发生。”《雪国》早先的几种版本在内容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正是因为它们“实际上都是未完成的作品”。为《雪国》续尾的愿望在川端心里装了多年,在经过一系列不成功的努力之后,他终于在昭和21年5月号的《晓钟》和昭和22年的《小说新潮》上试写了《雪国抄》和《续雪国》。这样,“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悬案”,小说《雪国》拉拉扯扯、曲曲折折地总算有了一个结局。而此时距创元社的最初的单行本问世已是整整10年了,这部作品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14年的时间。

篇幅短小的《伊豆的舞女》也经历了8年的岁月才最终定稿。这种马拉松式的创作以《名人》最为突出,从酝酿到定稿耗费了16年的功夫。最初见诸报刊的以名人为素材的文字虽然都是正式发表的作品,但大都没有写完,有的甚至只开了个头或刚刚写到序章。《名人》最后的单行本是由分别刊载于《东京日日新闻》、《八云》、《日本评论》、《文艺》、《改造》等报刊上的近十篇断续的文章反复拼接、删改、组合而成的。对于如此随意的发表方式,川端一方面说“这是多年积下的恶习”,但另一方面又感到这“意外地成了我身心的养生之道了”,还自嘲地把它看作是许多年轻杰出的作家相继离世而虚弱多病的自己却得以生存下来的原因。

懒散背后的暧昧与幽玄 共有5页,您还有4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懒散背后的暧昧与幽玄》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懒散背后的暧昧与幽玄》点赞!
精彩图文
重读《昆虫记》
重读《昆虫记…
史蒂文斯:虚构的真实
史蒂文斯:虚…
复仇女神、桤木王、黑猫和毛毛虫
复仇女神、桤…
“话语”与“故事”——读《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叙事研究》
“话语”与“…
全球朗诵狄更斯
全球朗诵狄更…
彼得?潘: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
彼得?潘:一…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