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网络文学

从好看到互动——大众传媒霸权下文学的可能出路

收录:2011-12-19  作者:张柱林  来源:中国艺术报2011-08-26  点击:1425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柱林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 阅读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大段大段的对话和议论,必须要带着极大的耐心,更要思考其中的含义,想必任何读者都不会认为是一件赏心乐事。可当时很少有读者或舆论会指责这些小说不好看。

◎ 诗歌早先并非用于阅读,而是在典礼或集会场合歌唱或吟诵出来的,是公众事件所产生的结果。小说同样如此,西方现代小说的前身史诗乃源自群体性的口头创作,而中国的话本更可以证明听故事者的在场。

◎ 互联网产生以前,现代人最主要的文学生产活动和文学接受活动都带着强烈的“个人性”。

◎ 互联网、手机、多媒体技术等的出现改变了印刷媒介时代文学作品生产和传播的单向性。这是一个虚拟的但也在某种意义上相当真实的公共空间和互动空间。

瓦子内说书 王弘力

好看VS不好看

读图时代的视觉霸权

凡是关心和喜欢文学的人,现在每拿起一本新出的文学作品(毫无疑义大多数时候是小说),包括那些经过精心炒作、宣传或得奖的作品,常常会感到失望。特别是中国的几个文学大奖结果一出来,就在读者们中间引起很大争议,那些特别畅销特别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几乎不会得奖,而对那些得奖作品,有些慕名而看的读者常常会大呼上当,其中最大的抱怨就是这些作品不好看。

为什么是好看而不是好读呢?这就是所谓“读图”时代的视觉霸权的反映了。只有到了今天,好看与否才成了一个标准。以小说为例,在中国其原为不入流的文类,大文人以写出好的诗文为荣,小说只是落魄文人失意之后被迫向民间文化靠拢的结果,所以这种文体当时是一种底层的文体,自然以易懂有趣为主。后来因种种现代的复杂原因,才逐渐变成了现在似乎非常高雅的“纯文学”。西方现代的长篇小说与工商社会的兴起密切相关,也是较大众的文体,即使以当时的读者心理来分析,这些小说也未必好看,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笔下对环境和场景的细致描绘,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大段大段的对话和议论,阅读时必须要带着极大的耐心,更要思考其中的含义(特别是陀氏的小说),想必任何读者都不会认为是一件赏心乐事。可当时很少有读者或舆论会指责这些小说不好看。所以好不好看很大程度上是大众传媒的欣赏趣味加于文字媒介作品的结果。

话说回来,所谓好看不好看,又以什么为标准呢?最常见的说法是在阅读时必须获得快感,而快感恰恰是非常主观的感觉,不同的人读同一个作品,感受千差万别,昆德拉和其他许多人把《堂吉诃德》奉为文学圣经,而纳博科夫却因不喜欢此书而将之当众撕毁。细究一下,单以小说而论,好看显然包含了题材新颖或具传奇性、故事性强、词藻流畅优美、节奏较快、没有冗余信息等,如果以视听传媒熏陶下的年轻一代的审美习惯来看,新鲜和刺激更是好看的必备因素,他们不喜欢沉闷、深思、说教、悲惨、沉重、正经的故事,而喜欢叛逆、离奇、搞怪、幽默、轻松的内容与风格。但若按这些标准,文学作品永远无法和影视等现代传媒作品竞争,唯一可能受欢迎的作品就是那些具有无法在影视作品中大量呈现或由于管理部门不准呈现的内容而写下的作品,如鬼怪、玄幻、穿越、搞笑等类型的作品。写《盗墓笔记》的南派三叔办《超好看》,却也无法说清楚好看不好看的区别是什么。

从好看到互动——大众传媒霸权下文学的可能出路 共有4页,您还有3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从好看到互动——大众传媒霸权下文学的可能出路》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从好看到互动——大众传媒霸权下文学的可能出路》点赞!
精彩图文
薛炎文:期待中国出版业形成大中小兼备的格局
薛炎文:期待…
青少年QQ群后宫角色扮演游戏现象初探
青少年QQ群…
互联网,让世界穿上透视装!
互联网,让世…
红袖添香及掌门人孙鹏
红袖添香及掌…
网络文学已过了纯真年代
网络文学已过…
网络文学的成长簿记——读马季的《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十年史》
网络文学的成…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