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艺美学

形象思维是艺术反映现实的专有方式

收录:2011-12-17  作者:王向峰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  点击:1422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王向峰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明确肯定“诗要用形象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文艺反映生活的自身规律特征的研讨,到此有了明确的科学结论。毛主席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教导革命文艺家,要“总结经验,研究方法”,在这封谈诗的信中,毛主席率先垂范,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我们一定要按毛主席的要求,“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作品而努力。

“四人帮”一伙与林彪、陈伯达一类骗子相勾结,在他们控制的刊物上,武断宣称“所谓形象思维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从一九六六年开始,长达十年中,一直把形象思维作为“文艺黑线”的理论支柱进行批判。然而艺术的规律并不因反革命阴谋家的禁忌而消逝,它过去支配着有史以来的文学艺术的实践,今后也将会无限久远地伴随着文学艺术的历史而流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应该是认真研究每一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掌握并解决每一特殊矛盾。

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其矛盾特殊性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认真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许多艺术家的艺术实践经验,可以看到,作为艺术家掌握世界的方式,有其专有特点;特点就在于形象思维。马克思早就指明过,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掌握世界,与对于世界的艺术的掌握,两者在方式上是不同的。马克思说:“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接着又带有比较性地强调说明,抽象思维者在思维过程中,其头脑思辨与实在主体的关系是:“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卷第104页)这是我们掌握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区别点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本着这种区分,我们是可以进而把握形象思维的规律特点的。马克思既然指明,抽象思维中人把现实世界,即“实在主体”,通过直观和表象进而加工成概念,这之后,虽然“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一定要经常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但这时的概念以及推理活动,已经“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同上书,第103页)人就可以把现实事物置诸头脑之外,完全用概念作为“思维具体”了。例如理论家的理论思辨,从“白雪”、“白云”、“白烟”、“白山”的表象中,抽象出“白”的概念,这时在思辨中可以把一切原来供做原料用的白色的具体物象,弃之思维过程之外,而只用“白”这个“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也是多样性的统一”的概念。(同上书,第103页)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抽象思维的“思维具体”,是概念,是直观和表象的抽象加工,“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同上书,第103页)这就是抽象思维掌握世界的“专有的方式”。

从马克思的上述论析中,自然可以得到有关艺术的掌握世界的专有方式的基本回答。就是说,我们要从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具体”是什么,“实在主体”处于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还是“实在主体”的具体形象始终也不脱离思维的头脑,来识别和区分思维的类型。

据此我们就可以具体地分析作为艺术的掌握世界的形象思维方式,它与抽象思维相区别的特点。艺术的形象思维的“思维具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现象。当艺术家在生活源泉中,经过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把握了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取得了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之后,这些东西就作为具体感性的表象,生动地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之中。当艺术家进入创作过程之后,他就以头脑中社会生活的具体感性材料,作为艺术思维的具体材料,思维的过程,始终面对生动的现实感性材料,思维的具体成果是打上了作者思想感情烙印的、有如生活本身样式的那种具体形象。鲁迅说:“我以为文艺大概由于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中去。”(《文艺与政治的歧途》,《鲁迅全集》第七卷,105页)鲁迅讲到他写的关于农民生活的小说,就是因为他能够深入农村,“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他的艺术描绘就是“历来所见的农村之类的景况”,而且是“更加分明地再现于我的眼前”的“景况”。(《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鲁迅全集》第七卷,632页。)正是因为这样,在形象思维的全过程中,艺术家要加以具象化表现的生活实体,不论是以人物、场景、细节、情采等何种具体状貌出现,都必须是一种进入头脑的“实在主体”。艺术家的形象思维的感受性,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善于调动各种官能,开动机器,敏锐地、充分地极取所要表现的“实在主体”的特征显现,并典型而又生动地再现“实在主体”的形象。

形象思维是艺术反映现实的专有方式 共有4页,您还有3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形象思维是艺术反映现实的专有方式》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形象思维是艺术反映现实的专有方式》点赞!
精彩图文
形式“否定”:“江湖”幻想的演进逻辑及后果——从格雷马斯符号方阵看武侠小说的文体演进
形式“否定”…
边缘情境中的拷问与救赎——《卡拉马佐夫兄弟》研究
边缘情境中的…
真实关联度、证据间性与意指定律
真实关联度、…
对“符号矩阵”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反思
对“符号矩阵…
继承、兼容与开拓──新叙事学的贡献
继承、兼容与…
把文学审美熏陶落实到词语上
把文学审美熏…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