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文明 / 野蛮——人类学关键词与现代性反思

收录:2011-12-15  作者:叶舒宪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3228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叶舒宪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一、引论:后现代与后殖民的文明反思

什么是反思?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一沉思的开始说:“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楚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①]。这句话最好地解释了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反思特质。20世纪人类学对文明的反思,在某种意义上真正具有这种“重新开始”的再启蒙性质。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文明”的自我质疑与批判,“文明/野蛮(原始)”二元对立模式的翻转。

我们的文明史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字的产生和应用被文明人视为和开天辟地一样重要的大事。有关仓颉造字导致“天雨粟,鬼夜哭”的极度夸张传说,居然令文明人相信。自有文字以来,我们习惯以文明为最高的文化价值,也习惯于以文明人自居,俯视那些尚无文字的,即未达到文明的社会。我们炮制出与种种文明相对的贬义词,并且不经思考也不需要证明的随意使用它们,作为反证我们自己高人一等的文明身份、坚持文明人的基本价值尺度的手段。这类与文明相对的反义词主要有三种,那就是“原始”、“野蛮”和“蒙昧”。这三个词在使用上的语义侧重有所不同。其中“野蛮”一词的使用历史最长,在日常语言中出现的频率也更高。它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后两个词的同义词来使用。有人类学之父称号的摩尔根在他的名著《古代社会》里,归纳出人类社会进化的三段式普遍模型:“蒙昧——野蛮——文明”。在这里,“蒙昧”比“野蛮”还要低级一层。二者又都可以归为“原始”。西学东渐以来,此类“文明/野蛮”(或者是“进步/原始”)的对应公式已经成为我们思考文化和历史问题的固定思路。反思批判的声音虽然间或也有,但与对文明的热切向往和颂赞相比,显得微乎其微。

日本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在19世纪末著《文明论概略》,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明”,区分出野蛮、半开化和文明三个阶段,[②] 并且认为西方代表文明,当时的中国处在半开化阶段,而南部非洲各国则滞留在野蛮阶段。这完全是19实际进化论历史观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东方翻版。根据这一历史阶段模式,福泽谕吉认为效法西方文明道路是世界上后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③] 这样一种文明观其实就是的的道道的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它先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后在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获得广泛的传播,成为现代性从西方移植到东方的最常见的思想基础。

一个世纪之后,这种唯西方文明马首是瞻的思维定势遭到西方思想家自己的清算。华勒斯坦等提醒说:在思考社会科学问题或面对社会科学方面的争论时,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地构成西方社会科学之基础的那些主要的矛盾。其中的一个矛盾,那就是文明世界与野蛮世界之间的矛盾。

华勒斯坦等不仅提出这一对纵贯西方思想史全程的老矛盾,而且还特别注意到:“今天几乎不再有什么人公开地为这种对立进行辩护了,但是实际上,它仍然盘踞在许多学者的意识深处。”[④] 这种“文明”对“野蛮”的思维定势为何长久地“盘踞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呢?

只有到了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充分洗礼过的思想时代,彻底反思“文明/野蛮”价值偏见模式的理论任务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后现代思想的里程碑之作——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对此做出了知识社会学视角的独到解释。

文明 / 野蛮——人类学关键词与现代性反思 共有14页,您还有13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文明 / 野蛮——人类学关键词与现代性反思》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文明 / 野蛮——人类学关键词与现代性反思》点赞!
精彩图文
身为女性的代价
身为女性的代…
与陈染生活小记
与陈染生活小…
关于文化
关于文化
应用高新技术促进文化发展
应用高新技术…
叶蓬:对京剧不知疲倦的爱(足音)
叶蓬:对京剧…
轮回的《云图》 永恒的情感
轮回的《云图…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