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个人修养方面,强调一是要谦虚大度:《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以劝人不要自满为中心构建故事情节,诗云:“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二是要节制欲望。劝人“何苦贪恋色欲,自促其命”。《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的诗以展示纵欲丧生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皮包血肉骨包身,强作娇妍诳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共一坑尘。”《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描述李生对初时“酒色气财”的看法,篇中以大段引用诗歌的形式表述世人对“酒色气财”的误解以及作者的辩证,经过一番驳难之后诗云:“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侥人祸自消。”认识由世俗生活经验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喻世明言·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则上升到国家命运的高度。
5.鼓励勤奋读书,不懈奋斗。《醒世恒言第十七卷张孝基陈留认舅》云:“士子攻书农种田,工商勤苦挣家园。世人切莫闲游荡,游荡从来误少年。”《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以诗鼓励文人不要轻言放弃,道尽作者良苦用心。
从小说中诗歌所处的位置来看,“有诗为证”往往是总结前文。诗歌后辅之以长篇的说教寄托道德理想。从内容来看,这一类诗歌关怀社会,直面现实,表现出积极的时代精神风貌。但是,诗歌这种文体的真正功用并不在于宣扬道德伦理,也正因为如此,在明清市井题材小说中占相当篇幅的诗词无法真正融入作品成为其有机成分,而只能游离于作品的情节之外,成为作品的点缀。
二
明清市井题材小说表现了作者对市井生活中凡夫俗子生存价值的理解和重视,作品中的文人不再是居高临下俯视人群,而是融入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津津乐道。有些则表现了对市井生活的无原则认同。
(一)宣扬世俗生活经验
1.提醒人们要了解现实社会。”《喻世明言·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告诫人们:“奉劝世人须鉴戒,莫教儿女不当家。”《初刻·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自古人心不同,尽道有如其面。假饶容貌无差,毕竟心肠难变。”《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有钱无貌意难和,有貌无钱不可。就是有钱有貌,还须着意揣摩。”作为对人生世相的一种解悟,很是平民化。
2.介绍市井生存准则,如不可盲目逞强,《初刻·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人世休夸手段高,霸王也有悲歌日。”再如不可贪便宜。《初刻·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贪看天上月,失却世间珍。”《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得便宜处笑嘻嘻,不遂心时暗自悲。谁识天公颠倒用,得便宜处失便宜。”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又如要重视亲情,内外有别,《喻世明言·滕大尹鬼断家私》的诗说得很形象:“相持鹬蚌枉垂涎,落得渔人取便。”《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病中只道欢娱少,死后方知情义深。相爱相怜相殉死,千金难买两同心。”还有凡事要讲究谋略,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所云:“自昔财为伤命刃,从来智乃护身符。”《连城璧》集中有关这样生活谋略的诗词更多。在现实生活屡屡遭遇困顿时,小说中的诗词常劝人及时行乐,享受生活。如《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算得生前随分过,争如云外指滨鸿。”再如《金瓶梅》第52回薛姑子演颂《金刚科仪》的曲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