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一个故事看起来是闲笔:有一个长随死后,别人发现他竟然把跟过的十七个官员阴私之事详细记账,而且知道内情的人还说他以此要挟过许多官员,作品评论道,若是官员无私,长随如何记载?(如是我闻一),这则故事大有深意。
二是官吏贪酷,搜刮民脂民膏。
《如是我闻(一)》写了一个县令罢官后遭到群盗抢劫,无人相救,当危及幼子时,有鬼魂附身于老媪挺身而出,原因是“此令欲贫人与贫人讼,剖断亦颇公明”,终于得到善报,至于被抢走的钱财,“是公刑求所得”,活该被掠,以赏罚分明的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于官吏贪污的憎恶。具有训诫意义的还有以下的故事:如某公“读书二十年,作官三十余年”,却借尸还魂身为奴仆之妻,梦中呓语忏悔“积金徒供儿辈乐,多亦何为?”(姑妄听之二)。如盗贼自称“盗而不败”的秘诀是因为所掠为不义之财,如“贪官墨吏刑求威胁之财”,“一切刻薄计较、损人利己之财”被掠,是道德惩治的手段之一,盗贼是在替天行道,“虽至杀人亦无害”(如是我闻三)。对于贪官的愤怒,作品以果报的结局来宣泄:“萧然寒士,作令不过十年,而宦橐逾数万”,终于在晚年得一子荡尽家产(滦阳续录二)。作品入木三分地描画某些贪官的嘴脸:某公“自陈捡素”坚拒馈赠,送宾之后却“怅怅惘惘,若有所失”,还迁怒家人,假廉洁而真贪婪(如是我闻三)。由亡魂为夫求长随联想:“求以长随,至鬼荐枕,长随之多财可知。财自何来?其蠹官而病民可知矣”(槐西杂志三),从细枝末节发现问题实质,阅微知著。
三是办事不力,草菅人命。
作者指出, 既为官,就不能“安身立命”,“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滦阳消夏录一) 《阅微草堂笔记》主张为官不仅要清廉,更要勤政。《滦阳消夏录(一)》中一个清官的昂然自称“无愧鬼神”,也遭到冥王的哂笑:“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之后历数此人“处处求自全”、“畏烦重而不举”,实为“负民”、“负国”,指出“无功即有罪” 。
作者痛恨那些伪善的官员,叙述额都统一发仁慈之心,放跑了“媚杀百余人”的鬼魅,贻患无穷,作者评论道:“姑容墨吏自以为阴功,人亦多称为忠厚,而穷民之卖儿贴妇,皆未一思,亦安用此长者乎?”(滦阳消夏录一)。 又如某公“博忠厚之名,养痈不治,久而溃裂”,以至于一批官员“病民蛊国”。作品引《金人铭》语提出自己的见解:“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滦阳消夏录五),立“忠厚亦能积怨”之论。某吏“存心忠厚,誓不敢妄杀一人”,作品并未以此为好官,“但见生者之可悯”,“刀笔舞文,曲相开脱”,殊不知“凶残漏网,白骨沉冤”(如是我闻三)。
作品旗帜鲜明地指责草菅人命的官员。如某县令根据自己的梦境追查杀人凶手,把猜想的对象审得九死一生也未得结果,“若以梦寐之恍惚,加以射覆之揣测,据为信谳,鲜不谬哉!”(滦阳消夏录四)让一只黑狐自陈堕身为狐的原因:“我为刑官,阴庇私党”,使负冤讼辩者“抑郁愤愦”(如是我闻一)。再如某官员审理一个自杀案件时只想“锻炼罗织”加害相关人员,并“微以语导之”诱供(槐西杂志四)。
四是卖官鬻爵。
《滦阳消夏录(二)》叙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负国之官棰杀负主之奴,死者的魂附在别人身上与这个官员辩理,揭露这个官员卖官鬻爵,颠倒是非。对于官场上此类故事,作者似乎不便明说,只是从许多表现其他主题的故事中作为背景材料或情节线索在作品中曲曲折折、隐隐约约地作若干展示,但已令读者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