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官至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死后谥号文达的纪昀(晓岚)一生宦海沉浮,以晚年所著的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记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深沉的观照及其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对各级官僚机构吏治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阅微草堂笔记》设置了一个人、狐、鬼、神共居的世界,这其中,人物的活动和事迹是真实的,鬼神狐怪的行迹则蒙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而由鬼神狐怪一手策划的事情结局往往又是很现实的,这个充满诡异的世界实际上曲折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现实情形。
《阅微草堂笔记》揭露的吏治腐败具体表现有五个方面:
一是官吏道德败坏,基本素质差。
作品着重从生活官吏是否注意检点生活、是否遵循封建礼教的家庭伦理等方面来表现一些官员的道德缺陷。
这些官员在两性生活方面往往比较放肆,如《滦阳消夏录(一)》描述某孝廉与一群轻薄少年郊游踏青,见到女子便穷追不舍,不料鬼魅幻化成孝廉妻子的模样耍笑他,并数落他:“尔读圣贤书,……何以挂名桂籍耶?”骂得孝廉“面如死灰,僵立道左”。而另一孝廉挑逗路遇女子,没想到由狐幻形的该女子在“微动一念”时忽然自悟,连说“吾几败”而迷途知返,以此反衬孝廉的无德(如是我闻二)。台湾驿使白天叱骂狐幻形为艳女登墙下窥,狐为之惴惴不安;夜晚驿使却梦想他日纳其为妾,狐因此不仅敢将片瓦掷向枕边,还朗声相抗(滦阳消夏录一)。《如是我闻(四)》中有一篇直截了当描述因“鞭打台员”被黜的乌鲁木齐某参将的秽行:好色,将俘虏来的女子“自取最丽者四人”放在身边享用;作品还揭露了不少官员“眷一娈童”为官而行为殊不洁,令人不齿。还有身为“巨公”而“殊易与”,偶而听说有妖魅出没之地,便抑制不住好奇心,携宾友夜往听丝竹之声,先叱“淫词”,一时听到奉承之语,便顾不得是不是淫词了(如是我闻一)。“乌鲁木齐多狭斜”,“冶荡者惟所欲为,官弗禁,亦弗能禁”,风气败坏,吏治状况可见一斑(槐西杂志一)。
作品往往将官员与鬼神狐怪接触时的情状,比如有没有狐怪骚扰,作为衡量他们道德修养的标志。作者坚持“德能胜妖”的观点,相信“端人硕士”定不为鬼所击,其父亲姚安公以身说法,表明阳能胜阴,实际上阐明了道德标准:“慈祥者为阳,惨毒者为阴;坦白者为阳,深险者为阴;公直者为阳,私曲者为阴”(如是我闻三)。御史某公性多疑,“虑有盗”、“又虑有火”,“又疑有魅”,又“驱狐”,结果妖由人兴,“魅乃大作”(如是我闻一)。某公无故痛詈狐媚,因“侵狐”而遭狐戏,自取其侮(如是我闻一)。凡是自己道德品行有问题的,便没有资格叱骂狐怪,再如“学宫有数鬼,教谕鲍先生出,则瑟缩草间。训导某先生出,则跳掷自如。”(槐西杂志一)。同样是因不尊神受到鬼神骚扰,作者认为假借正祀典之名扩大房宅的训导与为神祗乱点鸳鸯谱的少年相比,训导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因为训导“内挟私心,使己有利;外假公义,使人无词”,要不是神祗揭露,几乎没有人知道(滦阳消夏录一)。
作品还描述了一些官员斤斤计较于琐碎家事的情景,如“某公在郎署时,以气节严正自恃”,又亲自为奴婢配婚,却对于男女之间的接触交往吹毛求疵,过于苛刻,“童婢无多,不能使各治其事”,临死前还“口喃喃似与人辩”(滦阳续录五)。还有颇为滑稽的一则故事:尊官死后还要拘管小妾,鬼魂居然前呼后拥地找到再嫁的姬妾住处,光天化日之下把她扒光了衣服打屁股(滦阳消夏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