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中外艺术

论纯粹抽象与艺术的呈现

收录:2009-2-6  作者:朱雨泽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109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朱雨泽评论集  

(二) 论抽象的艺术形式本体

西方现代哲学是以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和主体性原则为主导,主体在客体之外而又凭着自己的主体性,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认识客体,并试图把握客体的本质,达到一种超感性的世界。根据这一哲学基本点,西方现代美学的诸多派别大多是以各不相同的方式,以感性显现理性为美,或是以感性与超感性的理性统一为美的基本原则,因此西方现代美学所讲的美与超感性的概念世界是不可分离的。但在当今欧美哲学美学方面是反对所谓美是以感性的东西显现感性的东西的传统观点的,特别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当代“显隐说”就是这种传统美学观点的主要对立面。“显隐说”主张美不在与超越感性,以感性世界的东西显现超感性的概念世界,而在于超越在场的,具体的东西,从而以在场具体东西显现不在场的东西。这种超越不是超越到概念中去,而是从具体的东西超越到具体的东西中去,只不过是前者出场,后者未出场(不在场)而已,也就是说这种超越是对非当前的东西的一种追寻。这种观念带到艺术创作中来就产生了艺术形式本体和艺术自律等概念。

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艺术的自律性和整体精神被提到至高重要的位置。这主要因为,真正的艺术创新在与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艺术和普世的文化相对峙,并成为它的异质艺术后,颠覆性的反传统才会逐渐被人们接受。真正的反传统艺术就应该坚定地执著于艺术的自律,执著于它应有的本己的自律性艺术追求。艺术要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不能指望于艺术直接表达出反抗旧的社会的内容,而要靠独创性艺术作品对于艺术自律的绑定。西方后现代艺术在完成对精英文化的批判之后,在解构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独创性艺术形式,但也依然是在抽象艺术的维度上的纯粹性抽象艺术。也就是继现代艺术的表现性抽象之后,再发展到纯粹的构成性抽象的又一个艺术探索和前行。

在哲学家马尔库塞(herberrt marcus,1898-1979)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一种“审美变形”的过程,它通过对给定了内容的排列与组合来揭示现实的本质,即“人和自然被压抑的潜能”。为此,他提出了“形式的专制”这一概念。“一件艺术作品的真诚或真实与否,并不取决于它的内容,也不取决于它的纯粹形式,而最终取决于它业已成为形式的内容。”.在后现代艺术作品中,形式就成为了内容,内容就成为了形式。一幅艺术作品,只有借助能溶合和升华了素材的形式,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马尔库塞的“形式的专制”是作品中压倒一切的必然趋势,它要求任何色彩、任何构成因素都是不可替代的,它压制着表达的直接性。不仅是绘画,而且还有其它艺术形式,都必须改变作为它们物质素材的现实,给那些习以为常的内容和经验以一种“异在”与差异的力量,由此导致新的意识和新的知觉是的诞生,以便重现它借艺术(形式)展示的本质。纯粹抽象艺术是彻底抛开了型和形象的束缚,是艺术呈现的借尸还魂。

在人类社会若还承认艺术的存在,只要是艺术,它就不能不保存着对于真理的承诺,因为只要是艺术,它就不能不是一种形式的存在。马尔库塞曾论道:“那些在真诚的形式中业已获得、展现和揭示的东西,包含着超越直接现实化和解决的真理,也许还包含着超越任何现实化和解决的真理。”。真理在艺术中,不仅指作品的内在一致性和逻辑,而且还是对它所述说的、它的图像、它的音乐、它的节奏的确证。艺术作品的本文、结构和节奏这些东西,是“客观地”存在在那儿供人们去辨识和再创造的东西,这就是作品的客观性。艺术作品的这种客观性,或者说它的普遍确实性,或者说当出现心理和本体领域的混淆时,也不能被消除。艺术作品的这种客观性存在就是作品的永恒的真理性内涵。

论纯粹抽象与艺术的呈现 共有4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页次:3/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