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学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讲的是入世,形而下的东西较多,所以也并不被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求, 佛家讲的色空,中道,圆融与道家讲的阴阳,有无在最高层面的境界是相近的和相通的,固受古今文人墨客所推崇。但传统文化又始终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和桎梏,不会发生象欧洲文艺复兴式的梯级发展。
道家思想起自久远,李聃创记五千真言,庄周论天道求自由之精神,见素抱朴的葛洪,创玄而又玄之说的成玄英,著书教道的陶弘景等等逐渐自成体系.“无为”是老庄思想的核心,并着重论证“天道”与“人道”的辩证关系,老子的“道”又称为“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后来佛家讲的色空,心境现依是同等层面的精神境界和认识论。庄子所述的道家最高境界用今天的语言来概括就是“自由”,逍遥游,精神的逍遥,是排除由外物引起的一切杂念之后使思想在无穷的心灵环宇中任意弛驞飞翔。艺术的终及追求也是自由,那么如何达到“自由”呢,艺术家在思考在探索。这不仅是观念和思想上的磐涅,而且要找出到达“自由”之门的路。西方的后现代哲学家正在研究道家思想,他们认为道学和禅学的境界是大自由,应该成为世界的主流的认识论和思想追求。
怎样使人思想高尚起来,在哲学与宗教里各有不同的认识与方法。传统哲学认为提高优美的审美意识,现代哲学认为是崇高的诗意境界。但是当代人认为崇高太玄远,其实人恰恰是需要向往天上的玄远才能得以安然地在地上生存与追求,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崇敬感,正是它才能推动着有限者不断超越自身。艺术无疑也要肩负起哲学的实践任务,要不断超越艺术内涵与形式的自身,超越有限的目标。
道学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万物”后还要归一,天人合一。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生二就是哲学的主客二分法,二生三是阴阳合合产生新的生命体,三生万物,生命不断繁衍。这里道家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高于儒家所讲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气韵生动,但大多还是停留在儒家层面的“天人合一”。
当代艺术家不仅要学东西方艺术的历史和观念,更应学习东西方的哲学,特别是我们自己前辈的哲学思想,这样才能面对艺术创作。当下许多艺术家和美术理论家没有思想没有观念,只注意画的那一笔细腻,那一笔老练,并以此为满足和荣耀。艺术一词不难理解,但真正被画家领悟了吗。“艺”是个性的,是形而上的,“术”是带有共性的,当然对每个术的开创者而言,在他开创之际也是个性的,“术”是形而下的,它对于画家而言既是方法论,又是桎梏。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悟人生,以诗性的审美来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的本知,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老庄道学美学的特点是其本体性,虚无性,模糊性和混浊性.老庄道学美学其实是诗性美学,一种本体性的原始美学,是当代美学的源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老庄的”道”在方法论上是相似的,老子与海德格尔的精神实质有相通之处,这主要是表现在向本源的溯求,特别是对”自然”和”神圣”的敬畏.这是基于两者的相反相成的一体两面而已,思维方式和共同的求真理想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