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中外艺术

谁是艺术领域的“贸易保护”者?

收录:2010-4-15  作者:陈晓峰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609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陈晓峰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今年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不和谐声音出现在“贸易保护”,这让人难免想起来了,目前国内艺术界同样存在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这是当代艺术价值观在中国版本的扭曲——满天飞的“江湖”气场就是这个剧情的最好注脚。“胁持”艺术家各自强占山头,成了这个体系最大的潜规则之一。

艺术领域的“贸易保护”集中体现在,艺术链条上工作者推的不是艺术的新观念与新价值,新方向以及关注艺术的未来与可能性,而是在变本加厉的推一个个产品化的艺术符号与模式,以及阿谀万分的为这些产品巩固消费“疗效”。

中国艺术的问题还是在于自我发展路径的束缚与观念上的超级滞后,其一在艺术界最值得反省的理论讨论之一就是,方法论,在中国经验与视野局限下的“方法论”,极大的束缚了艺术家探索可能性的方向。而中国当代艺术家简短的发展历史,在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之后,并不需要“方法论”来支撑,而破坏艺术家对于创造的勇气——方法论对应的现状是,艺术家连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起码坚守、追求与独立的人格都丧失,放眼过去,当代艺术充满着各种市侩与商业气息。

其二,最不要脸的价值判断就是对现实的无限放大,以此套取中国艺术的方向问题,这种对艺术价值非常单一与定势的判断,这是对中国艺术多元化价值的极度不尊重。看似非常有态度,其实这是一种对艺术模糊态度,或者根本没有远见,将艺术当做一个简单的操作层面。把一个时期的艺术创作简单的缩减为用艺术来追问现实,荒诞是其次,同时也极大缩小了艺术未来的可能,极大的破坏了艺术生态——却仍然在做着超级伪现实的产品,标榜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这又是什么样的现实?!

其三,就是艺术史的可笑,非得强迫艺术家去认可一种外来观念虚无,内在没有自我文化张力的艺术史,在艺术史的坐标中找到一个“位置”——这种封建似的思维的“位置”观构成了3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山寨史。但问题是,整个评论系统都充满问题的艺术界,艺术史的书写就是一种虚伪,就是一种商业利益,就是一种话语权力,就是一种少数人意志,就是一种自我监督的丧失——这是整个艺术界用自我经验判断的整体性悲哀,而所有书写者都在意淫他们自己的标准与准确,但请相信都和赵本山一样扯淡,恶俗,要有多恶俗就有多恶俗。

别无二言,艺术界不再充满批判,不再创造就是这个圈子的自我利益的保护。在一次又一次转化中,艺术界结构并没有跟上相应的变化,仍然是各种低版本发展路径形成的保守意识形态,占据了艺术圈的主导力量。中国当代艺术短暂的历史构成了一个自我价值的认证系统,而不是一个始终不断否定与生成的系统,也就是无法兼容,更多能够让这个圈子流动起来,并增大自我的价值路径出来,这是这个圈子无法在社会转型期再次冲击人们观念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

这注定是一个时空与角色“错位”的现实社会,诗人不再写诗为荣,当摇滚老将们不再愤怒,当画家不再表达心灵的颤抖时,正是标志着一切都值得质疑,而不是附和体,也是新动力新思维的来源,但是现实却让一切有张力的东西却悄然的收起翅膀,阉割了它起飞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自由自在,幸福与焦虑感,哪个会更多点呢?

中国文化已经实实在在的落入了世俗的大染缸里,已无力量和言说的能力,更谈不上影响这个已经金钱化至上的社会。道德,人心,诚实,互助等所有有意义的文化价值都被商业形态冲击得荡然无存——人与人的关系维系在权力和金钱的平面角度里,而新的文化力量却始终无法有力的生成,难以寻找新的方向与平衡点。

谁是艺术领域的“贸易保护”者?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谁是艺术领域的“贸易保护”者?》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谁是艺术领域的“贸易保护”者?》点赞!
精彩图文
成龙最后的盛宴
成龙最后的盛…
《悲惨世界》:没有对话 只有唱句
《悲惨世界》…
何谓“当代艺术”
何谓“当代艺…
史诗品质,民族魂魄——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史诗品质,民…
摄影 不在现场的证明
摄影 不在现…
陈德森:在《十月围城》的背后
陈德森:在《…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