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军旅剧作家邵钧林和郑方南编剧、由浙江婺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陈美兰领衔主演的新编婺剧历史剧《昆仑女》,晋京献演并获得成功。这个曾经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的大型古装历史剧,在京演出期间,得到了中央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同志,对这出既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又大气、优美、精彩的浙江地方戏,表示高度的赞许。首都媒体对《昆仑女》在京的演出盛况,也纷纷作了评价极高的报道。
一出地方戏,能获得多方的赞誉,这是剧团多年努力、精心打造的结果。剧中回肠荡气的故事,优美凝重的舞美,语汇丰富的灯光,特色浓郁的婺音,雪山、草原、大漠汇成的西域风情,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古老的婺剧无不演绎着大漠西域的悲壮。然而,透过剧作丰富的艺术语汇,剧作文本所凝聚起的叙事力量,显然也是剧作精神境界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剧作赢得观众赞誉的重要原因。
1. 家事:《昆仑女》的个体化叙事
新编婺剧历史剧《昆仑女》,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宋边地的故事。北宋名将狄清奉命出使西域,收缴当年为宋皇所赠、后被河西国用来恃强凌弱、胁众东侵的珍珠烈火旗。单单国公主双阳为狄清至诚所感,毅然招其为附马,并允助狄清收回宝旗。河西国公主海飞云,用借刀杀人之计,骗走狄清,胁迫西域各国举旗伐宋,并攻占了单单国都。困境中的双阳公主率领将士以昆仑山为屏障,联合各国阻截海飞云。面对战败而被推上祭坛的战争罪人海飞云,双阳毅然决定以德报怨,以焚烧珍珠烈火旗的大不韪行动,表明了誓与西域各国平等相待、与大宋永世修好的决心。这显然是一个交织着个人与民族、国家利益关系的新编历史故事剧。
在这一历史故事的显在层面上,无疑,这是一个关于公主与附马以及公主姐妹之间的个人化的叙述。在这个叙事层面,单单国公主双阳是一个纽结故事中人物的中心角色。作为单单国一国之公主,剧作一开始就安排了双阳比武择亲的故事。像所有妙龄思春的姑娘一样,双阳有自己的梦中男儿形象。“我做了一个梦”,但那人长什么样,却在梦中“没有看清”。待文人打扮的宋将狄青骑着肃霜马险与双阳撞在一起,才“仿又见,昆仑山上显虹霓。万里之遥心贴近,梦里相思竟可期”。原来梦中见到的竟是三年前在战场上刀枪相见过的宋将狄青。这正是幻想中的少女的心理,原来对象的美已经印在心中,对象的美是留在心灵中的感觉与情绪。于是,狄青自然成为比武擂台上的胜者,而把已经夺得头彩的吐尔丹将军挤下招亲台。此时,河西国公主海飞云率人马,前来单单国。面对王后和双阳,海飞云自称:“干娘从小待我不薄,你我姐妹情同手足,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姐姐特备薄礼,前来贺喜。”待得知附马为宋将狄青,顿时空气凝固。因为,三年前伐宋,海飞云之父被狄青一箭射死,杀父之仇未报,撩得海飞云火冒三丈,取刀欲砍。双阳何尝能够容忍海飞云的无礼:“如今他是我单单国的附马爷,也是你海飞云姐姐的妹夫”。猛地将附马的花环套在狄青的头上。气得海飞云焦躁不安:“小双阳结宋邦胆比天大,不念情,不顾义,把我仇家当亲家”。以至于海飞云撕破双阳送来的结婚请柬,“号令三军,弓上弦,刀出鞘,三更时分把兵发”。战争的序幕已然拉开。
剧作一开始就把三条矛盾线索紧紧地围绕着双阳展开。一是双阳与姐姐海飞云姐妹翻脸,二是海飞云立志刺杀狄青为父报仇,三是激化前两个矛盾的双阳与狄青的姻缘。坦率地说,此时此刻的矛盾纠结,实际上都尚是个人恩怨的展示。海飞云欲连结双阳抵抗大宋,是为了报杀父之仇;双阳恋狄青是因其文武双全,是心中的白马王子;海飞云与双阳的疙瘩是因为双阳与敌共舞,一个欲爱之,一个欲灭之。而剧作也始终围绕着这些矛盾,来带动其它矛盾的发展。这是一条由个体情绪线索牵动整体情节发展的的显型叙事脉络。一部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剧作,往往需要符合人的心理情绪发展需要的个体化的故事线索来组构剧情,以引起观众心理上的真正共鸣。这是高明的剧作家所运用的惯常手法。也正如此,《昆仑女》的故事能够在情绪上紧紧地拽住观众,使内中人物符合人性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