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现代文学[专题]朱自清研究

平藏曲淡显浓——《背影》的构思艺术

收录:2011-9-5  作者:秦亢宗  来源:朱自清作品评论  点击:1655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朱自清研究专题、或者秦亢宗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平藏曲 淡显浓——《背影》的构思艺术

高捷

《背影》全文不足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生活中一件琐事:父亲给儿子买了几个桔子。但这样一篇短文一发表即赢得了许多读者的眼泪;朱自清在现代文坛上也由诗人而进一步确立了散文大家的地位。

那么,这件看来结构平实,语言素淡无奇的作品,怎样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效果呢?他的艺术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除了感情真挚而外,就在于作者构思之妙。

全文的中心如题所示,自然是“背影”。开首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直截了当地破题之后,作者却把笔远远荡开了。读者的好奇心急于了解的是“父亲”的背影何以“不能忘记”,可作者偏偏不给我们展示父亲的背影,却领着我们由北京到徐州,由徐州回老家(扬州),由老家返南京,绕了个大圈子。一路上既不写景也不状物,只粗略直白地叙述了一下和父亲回家奔祖母丧事的过程,平平淡淡。但是,我们却不知不觉让他拨动心弦了。

祖母的死给不当家的“我”带来的多是情感上的悲痛,而对身肩一家经济重担的父亲来说,除悲痛而外更添了一层筹措丧费的困苦,何况现在又失了业呢?所以这“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到徐州见着父亲,“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而处在这样困境的父亲还怕儿子为自己担心、伤心,反过来安慰儿子:“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至情的慈祥爱抚,开始吹破我们心湖的平静,泛起一层涟漪。回到老家变卖家产,典当衣服,这只是偿还旧债,轮到办丧事,却又借下新债;家庭经济可见多么拮据艰难了,因而“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也没有想让在北京上大学的“我”辍学谋职业的念头,而是丧事一完便匆匆奔波到南京,自己去挣扎谋生,送儿子到北京继续那需要花费好多钱的读书。在这两段里,打徐州——扬州——南京,由远而近写来,四次重复祖母的丧事和父亲的事业、亏空,把“背影”出现的凄惨背景在读者心头皴染得深重起来,我们不由得可怜起这位老人家了。然而当“儿子”的“我”似乎还无动于衷。开始,父亲为了赶紧谋求职业,决定“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上火车。“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仍使他放心不下,“怕茶房不妥贴”又“踌躇”不觉,迟疑开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对于老父这一片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却觉得无所谓,甚至觉得多余。“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闲闲的一笔插叙,父子的心情形成对照,反衬出老父的爱,爱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搅得我们怜悯的心波荡漾了。老人到车站忙着照看行李,又忙着和脚夫讲价钱;上了车又亲自为“我”选定坐位,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老人把心都操碎了。可“我”呢?先是嫌他说话土气“不大漂亮”,后来竟至“心里暗暗讥笑起他的迂”来了。其实,父亲何尝会不知道火车上的茶房“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只是爱子心切,情不能已的一种表现罢了。这一次比一次强烈的反衬,父亲慈祥、敦厚、朴实的形象便凸现在我们的泪网前了。那时,“我”毕竟年轻不省事啊,“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多少悔恨的自责,一句反语道出,从而又打正面加深了抒情色彩。似乎是平铺直叙的一页流水帐,却真正做到了回肠荡气,一波三折,于是水到渠成地把情节推向高潮。——父亲在开车的前夕给“我”买桔子。

平藏曲淡显浓——《背影》的构思艺术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平藏曲淡显浓——《背影》的构思艺术》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平藏曲淡显浓——《背影》的构思艺术》点赞!
精彩图文
女性生命体验的悄吟:萧红创作论
女性生命体验…
这才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毛泽东诗词的三个艺术特点
这才是一等一…
忆黄河清
忆黄河清
胡适的失察——从胡适致吴奔星的一封信说起
胡适的失察—…
读鲁迅可使心灵的眸子如岩下电——杨义选评鲁迅精华作品
读鲁迅可使心…
黄苗子和邵洵美文图同题的《真心话》
黄苗子和邵洵…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