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他们在苦熬”——读迪亚斯短篇小说集《沉溺》

收录:2011-8-2  作者:易扬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点击:85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易扬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小说源于虚构,这自是不争的事实,但言辞字句出于人心,小说的虚构就必然会携带着个人的真实情感,会无法避免地关照一个人的现实体验和情感体验。对于后者,我要举的例子就是这本迪亚斯的《沉溺》,没有过移民经历,没有过寄人篱下、父子分离的不堪往事,《沉溺》给予我的“关照”,来自于那些从字符之间渗透出来的、漫无边际的情感呼应。比如说,人的同情和怜悯精神,以及对尊严的不懈追求,比如说,一个人“为活着而活着”的苦熬和忍耐;同时,《沉溺》还会让我不得不想起一些作家与作品,他们有着同样严肃和高尚的精神内核,如同福克纳与他的《喧哗与骚动》、马尔克斯与他的《巨翅老人》、麦卡锡与他的《路》……

在阅读小说之前,《沉溺》晦暗并带着点沉闷窒息的书封,就已然在我们的心底着染上了一种应和书中文字的冷色心情,借助于这样的心理暗示,以及小说中所塑造的衣着邋遢、不务正业的小兄弟俩,粗鲁暴躁的父亲,面部残缺的伊斯莱尔,凌乱破败的街道,西天像痰迹一样滑落的日头,读者的阅读心境也都跟随着作者的指引,被一次次地越烙越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书里书外的种种暗示,迪亚斯所要表述的主题,得以更加淋漓尽致地渗透进了读者的内心。

父亲是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主人公,在以“我”的故事为叙述中心的《坚持》、《沉溺》等小说里,迪亚斯塑造了一个扮演配角的父亲,这个“隐形”的父亲从来都没有在故事中现身过,只是频繁地出现在母亲与我们兄弟两人的言语和思维中。这些提及到父亲的言语和思维,除了昭示着我们苦难命运的源头(父亲抛妻弃子,独自前往美国打工),凸显着一位人妻人母恪守不懈的尊严(丈夫远离的五年,她总是坚定地拒绝任何一个上门的男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在父亲卷走所有钱物之后,完全靠一人之力养活一家三口),以及从不失去的对于希望的追求和对亲人的信任(别人都对父亲失望透顶,母亲却始终相信他会把“我们”接去美国,并因为这种执著的信任,而甘愿忍受着希望与失望的交叉蹂躏)之外,虽未明示,但也牵引着读者,从他人之眼,间接描摹出了一个好逸恶劳、全无家庭责任感的父亲形象———他无疑是家庭其他成员苦难的制造者。然而,迪亚斯并没有让这样的负面形象在读者心目中轻而易举地固定下来,《生意》是书中篇幅最长、也是最为感人肺腑的一则短篇,父亲拉蒙从配角变成了主角,故事的场景也从家乡多米尼加更换到了美国纽约。这次,小说的叙事视角一刻不停地跟随着父亲,可以说,是最为真实、真切地反映了他的客观处境:为了获取一个合法的公民身份,父亲先是因为轻信骗子而花去了所有的钱,之后,他又试图通过与美国公民尼尔达的婚姻来“骗”得身份,当然,最终也是得益于此,父亲才有机会将全家的另外三口接到了美国生活。在这段故事中,作家不仅刻画了父亲辗转于不同工作之间的周折和苦难,也用零碎的事例,暗示了他的同情心和耐劳精神,以及对于家庭责任感的牢记。除此之外,《沉溺》中另有一处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讲述了无脸男孩伊斯莱尔苟活却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故事。与描写父亲的几则不同,这两类故事在叙述立场上全无对立,一则立足于“我”的眼睛,一则立足于上帝的全知之眼,通过两处不同的着力点,内外兼备地拼凑出了一个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在首篇《伊斯莱尔》中,这个在幼年时被猪咬去半边脸、只能戴着面具生存的苦难男孩,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对美好生活信心饱满,热情待人并忍耐生存苦难的精神强者。而另一则《无脸》则侧重刻画了伊斯莱尔溢于精神之外、在自我行动上的强大,他每天清晨坚持锻炼身体,在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学习英文,坚强面对>

“他们在苦熬”——读迪亚斯短篇小说集《沉溺》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他们在苦熬”——读迪亚斯短篇小说集《沉溺》》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他们在苦熬”——读迪亚斯短篇小说集《沉溺》》点赞!
精彩图文
“我们是文学的间谍中心”
“我们是文学…
葛剑雄的“近忧”与“远虑”——读葛剑雄《近忧远虑》随感
葛剑雄的“近…
严凝霜雪夜 织色入史笺
严凝霜雪夜 …
春天来了,清澈的河流是否会如期抵达——读陈启文《命脉——中国水利调查》随想
春天来了,清…
逃离者阿丁——读阿丁短篇小说集《寻欢者不知所终》
逃离者阿丁—…
旷世国难的文学证言
旷世国难的文…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