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新闻传播

中国“电视研究”的学科化及其现状

收录:2009-7-27  作者:易前良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2380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易前良评论集  

[7]rowland willard d. and watkins bruce. (1984). interpreting television. ca: sage publications. p.17.

[8]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 ,第25页。

[9]李道新:《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

[11]欧阳宏生:《电视批评:理论·方法·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第75页。

[12]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页。

[13]欧阳宏生、陈笑 春、王安中编:《电视批评:理论·方法·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第3页。

[14]kaminsky stuart m. (1985). american television genres. chicago: nelson-hall. p.9.

[15]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16]陈犀禾:《当代美国电视》,上海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苗棣:《中美电视艺术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李胜利:《中韩电视剧比较研究》,中国广电出版社,2006。

[17]尹鸿:《冲突与共谋:论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文艺研究》,2001.6.

[18]吕新雨:《解读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仪式、电视与意识形态》,《读书》,2003、1,2006.8。

[19]刘烨原:《电视剧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学苑出版社,2002年。

[20]曾庆瑞:《电视剧艺术学学科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1]参见 clapper joseph t. (1967). the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ny: free press.

[22]胡智锋:《会诊中国电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张同道:《媒介春秋:中国电视观察》,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

[23]熊忠辉:《中国省级卫视发展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陈正荣:《中国城市电视台发展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年。

[25]李幸:《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陆地:《解析民营电视》,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电视研究”的学科化及其现状 共有9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页次:8/9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