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土地,有灵性的土地——王建琳长篇小说《风骚的唐白河》

收录:2006-3-9  作者:陈美兰  来源:文艺报  点击:2682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陈美兰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近一个时期,我看到有评论家著文,声言:关于“乡村”的文学必然趋向衰亡。对此,我实在感到困惑无比。中国那片广袤的乡土村落,那片孕育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并正经历着深刻巨变的“乡村”,难道从此就要远离文学而去了吗?或者说,现在具有所谓“前瞻性”的作家,再不应该把目光停留在“乡村”这种“传统的地盘”上了吗?似乎是在回答这令人迷惘的声音,去年年底,一位名未见经传、甚至尚未进入评论家们视野的女作家,却拿出了一部让人读了怦然心动的小说,一部十分真实生动地传递着今天农村最新生活音响的“乡村小说”。

这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曾在文坛崭露过头角的女作家,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放下文学创作之笔,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但也正是如此,20多年的时光,使她有可能亲身经历、体验了正处在转型期的我国农村这一段最欢欣也最痛苦的历史,接触到生活在农村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窥探到各种壮丽的、坎坷的以至是污浊的人生。也许是过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储藏需要迸发,使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终于又重新提笔,重新又回到文学。无怪乎她写得如此地忘情,如此地泼辣,又如此地得心应手。

这部小说选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襄北农村祁星镇这片热土作为生活背景。作者从这一时段来切入,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在进入到上个世纪最后一个十年以前,这里农村的改革已经经历过好几个浪潮。从最早的贯彻“大包干”,一阵“政治霹雳火”,不问情由就把祁星镇原有的集体经济积累打得个七零八落;接下来是“重点培养万元户”,却又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大钻空子,成了在百姓面前逞威作恶的“暴发户”;然后是“打造祁星镇八大金牌企业”之声阵阵响起,但决策的草率,不到几年光景,企业纷纷落马;更有人功名心切,未经调查研究,就利用权力令农户们大种大头菜,企图创造“祁星镇的名牌”,最后遭遇市场的冷拒,弄得资金没法收回,家家户户被大头菜所淹没而苦不堪言。一个个浪潮的扑打,使祁星镇土地的主人未能得到更多的改革实惠,反而尝到更多的苦涩。小说在带领我们进入90年代的祁星镇之前,把它十多年来所走过的“改革”之路在我们面前匆匆掠过,仿佛是要让我们重新去检视一下曾经伴随我们一起走过的脚步,浪潮的生生灭灭,似乎已经发出警示:土地,是有灵性的,当人们一旦漠视它的生衍之道,它给予的惩罚也是无情的,农村改革正面临着严峻的选择。

小说正面展开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局面。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地处城市边缘的祁星镇的土地正被大量蚕食,农民在这里艰苦开垦、浇注了几代人汗水的肥沃田园,正被工业化、城市化的铁蹄理直气壮地侵踏,这自然激起了农民为维护自己生存而起的抗争;而另一方面,借助汹涌的商业大潮,农村中的一些邪恶势力和千年陋习,又趁机披上“时髦”的外衣,给这片本该宁静、朴实的乡土带来令人不安的骚扰和污染。许多土生土长的农村基层干部的无奈、迷惘、牢骚以及对官场不正之风的愤懑,使正常的工作运转变得迟滞与无力。应该说,《风骚的唐白河》对农村境况的这种真实描绘,我们在当前一些农村小说中也并不是没有领略过,但王建琳的创作意向看来并不仅仅在于展现这些,她的目光和情感,更多地倾注在活动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一些农村改革事业的带头人身上。也许这是这部小说最令人激动的地方。

丁一峰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出现,确实使人眼睛一亮。这个在祁星镇危机四伏的境况下出任镇委书记兼镇长的中年人,他要面对的是前人所没有遇到过的许多新矛盾。他上任首先要处理的,除了用铁腕将祁星镇一度乌烟瘴气的环境进行治理,还给全镇百姓一方净土之外,更要协调处理政府为大开发工程“征地”与农民为求生存“保地”的矛盾,协调处理土地转轨与农民转型的矛盾。作为一个乡镇的基层干部,他既要执行襄江市委城市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又要带领群众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出路;既要统一全镇党委成员的思想,取得行动步调的一致,还要斡旋在群众与政府产生的对抗性矛盾冲突之中,以防矛盾的激化。作者就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将丁一峰的形象推到读者面前的。

土地,有灵性的土地——王建琳长篇小说《风骚的唐白河》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土地,有灵性的土地——王建琳长篇小说《风骚的唐白河》》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土地,有灵性的土地——王建琳长篇小说《风骚的唐白河》》点赞!
精彩图文
是诗人,也是战士——《石英红诗选》读后
是诗人,也是…
评孙丽生、杨克《好支书罗克》
评孙丽生、杨…
永恒的彝族文学拓荒者形象——评黄玲的《李乔评传》
永恒的彝族文…
美味和美文
美味和美文
丰富的历史感与文学性
丰富的历史感…
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生活远比小说…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