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中外艺术[专题]中国画

不能让中国画湮没在多元化的格局中

收录:2011-7-10  作者:潘公凯  来源:中国艺术品  点击:948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中国画专题、或者潘公凯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一、与时俱进 成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事情要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这块说起。从徐悲鸿先生创建中央美术学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至今,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一直是全国中国画教学的重要舞台,大家辈出。历史上有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等,包括后来的卢沉、周思聪,到现在很多系里的老师,无论是退休的还是在职的,都是中国画坛上活跃和有影响的人物。他们既是杰出的画家,也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家。这样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国画系,到了当下,面临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问题。这又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继承前面的优良传统;第二个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己给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新目标,以及如何去实现。所以,对于中央美院国画系,既有继承的历史责任,又有开拓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选择在当下成立中国画学院,不仅是中央美院为适应中国画教学的特殊要求所作出的必要改革举措,也是中国画发展历程中的必然选择。它体现了中央美院的中国画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强化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进一步研究、继承、发展中国画传统,以培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中国画人才为方向的期待与努力。中国画学院成立以后,将以弘扬中国文化精神、传承中国画本源作为基本方向,在认真研究中国画独特的创作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中央美院国画系历经半个世纪所形成的优良教学传统,把中国传统生命智慧与审美精神融入教学大纲中,逐步建立中国画学院独特的学术品格和教学体系。同时,作为一个现代的专业学院,不仅担当着传承的重任,还要以兼容并包的气度,汲取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传承中鼓励创造精神,以更为广阔的视野,重视中国画现代人文的建构,为社会培养有素质、有修养、有品格,并适合当代社会文化需求的中国画人才。

二、大势所趋 探索新模式

中国画教学问题,特别是基础教学部分,直接关系到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十分关键。以往几十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教学的传统有两条线索。主要的一条线索是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以西润中”的思路和方向。“以西润中”就是用西方写实造型手段,也就是素描来改造中国画,加入中国画,特别是增强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其目的是为了使中国画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这也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改革的主要思路。这条线索在中央美院国画系历史上是主线。后来出现了重要代表人物是李可染。虽然他吸收素描成份,但是在创作中,他有意将素描的感觉压缩到不为人觉察。他自己说自己是苦学派,是笨牛,实际上在我看来,李可染先生这样做很有智慧。做出类似探索的更年轻的还有卢沉、周思聪、贾又福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贡献。另外还有一条线索是齐白石、叶浅予、李苦禅,一直到现在的张立辰等人。这是一条强调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的道路。

这两条思路在中央美院的中国画教学当中大致是平行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侧重。在我看来,第一条线索代表的“中西融合”或者说“以西润中”在中央美院的历史上起的作用更大些。也正因为此,在中国画教学上,中央美术学院也就与中国美术学院拉开了距离。

我觉得这样两条思路并存的历史状况,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格局的缩影。在全国范围看,从事“以西润中”、“中西融合”探索的画家人数比较多,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符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要求。而另一条“传统出新”的思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重要性正越来越显示出来。其背后的深层问题是全球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大趋势。

不能让中国画湮没在多元化的格局中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不能让中国画湮没在多元化的格局中》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不能让中国画湮没在多元化的格局中》点赞!
精彩图文
魔戒已在身后——评《霍比特人第一集:意外的旅程》
魔戒已在身后…
制定古筝专业教学大纲的几点思考
制定古筝专业…
胜在聪明 可惜男人帮不够突出
胜在聪明 可…
《幸福家园》:用电影实现乌托邦的梦
《幸福家园》…
张国荣逝世十周年:这一天 我们应该习以为常
张国荣逝世十…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与青春有关,已经十年
《哈利·波…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