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困惑与审度

收录:2010-12-19  作者:徐红梅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682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徐红梅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渴望建立与世界无障碍的对话,又离不开民族艺术精神的光大;一致反对全盘西化,却早已深陷西方学术体系之中;企盼承续文脉,发现传统画理已然断裂难以下手;渴望到达当代人文思想的尖峰,又面临精英艺术的失落……中国美术应以怎样的姿态彰显于世?又该以何种方式为中国文化作出贡献?近期,由《美术观察》杂志社、西南大学主办的“中国美术观·重庆论坛(2010)”在山城召开,30余位美术理论家汇聚一堂,带着诸多困惑与思考,开启有关中国美术价值观的探讨。

大视野下的“中国美术观”

会议讨论的焦点首先对准了论坛的主题——中国美术观。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吕品田认为,所谓“中国美术观”,是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的关于美术的认识或看法。唐之宏大,宋之精微,元之高逸,明清之错综……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气象万千,如何概括“中国美术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绶祥认为,大众美术、宫廷美术、文人美术三者形成了中国美术观的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认为,中国美术观不是狭隘的民族情结,而是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观、价值观,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更多的人将视角投向当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在当下,中国美术观就是新中国美术观,对于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创造、对于外来美术的借鉴与融合、现实主义与现代性、大众化美术与美术的大众化四个方面构成了新中国美术的基本价值观。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孟繁玮认为“中国美术观”是具有当代视野的美术观,应该站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节点上观察、思考中国美术的现状。

提出“中国美术观”的动因何在?近年来,中国元素、中国学派等一系列“中国概念”不断产生,从服饰到家具、从电影到歌剧、从设计到建筑……一股中国风吹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中国概念”的提出,一方面体现了国运昌盛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的普遍认同,也显示出建立当代文化价值体系的迫切要求。因此,美术理论研究出现了“本土化”概念,美术创作领域也提出了熔铸“中国气派”的口号。

“中国美术观”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在向西方学习了一个世纪之后,在全球化语境下和地域文化矛盾互动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看待西方美术的“东方转向”与中国美术的“去西方化”和“再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悦笛认为理应进行深入的反思与前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徐涟认为,中国美术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中国美术观不是简单的“回顾”和“回归”,倡导立足于世界性视野的文化自觉与价值重建的当代美术观。

文化身份与开放姿态

作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回眸,人们更加理智地看待传统文化资源,古与今、中与西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定式逐渐消解。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邵亦杨认为,西方对东方艺术的借鉴古来有之,中西艺术应该互融而不是互相挤压,更不能妄自菲薄。中国美术如何走出西方现代主义之外的现代之路?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看来,西方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所在,但不能在不自觉中把它放在中心地位而边缘化了自身。

中国美术的文化身份日益受到重视,现实却不容乐观。吕品田认为,在美术领域,移译于西方美术观的“现代美术观”在中国蔚然成势,持西方理念由“同化”和“规避”两路夹击中国艺术传统。中国美术不能以疏远自身传统的“开放”姿态走向国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权利则为传统学理的几近中绝高呼“师古”:延续了上千年的古代绘画品评观在百年来的现代中国被迅速淡忘,随之在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品评中也基本失效。今天,唯有“非倒退性”的复古精神和实践,才能营建和完善中国文化母体的功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士扬也表达出担忧:中国画的传统学理基本让位于西画学理,其后果是,中国画“技道相生”、“迁想妙得”的传统学理所承载的艺术精神得不到良好的传承与弘扬。

困惑与审度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困惑与审度》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困惑与审度》点赞!
精彩图文
京剧如何“走出去”
京剧如何“走…
现代舞《水形百态》:探讨水与人的交融
现代舞《水形…
轮回的《云图》 永恒的情感
轮回的《云图…
文艺复兴与文学学习
文艺复兴与文…
马未都:收藏家的软肋
马未都:收藏…
当今文学究竟缺什么
当今文学究竟…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