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春问树头菜

收录:2011-4-5  作者:何频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814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何频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春天的野菜——前人曰“草木野菜”,开春天气回暖的时候,如果再得场喜雨,不过一扭脸的工夫,隔天再看,它们便蓁蓁地立体式出现:地头地边生的,树枝上冒的,一窝一簇,纷纷扬扬,翠绿和红紫相间,全都亮闪闪引诱着沐春的馋人急急去尝鲜。那凌空新生的树芽儿就是树头菜呀!人见人爱的香椿头和榆钱不用说了,而大河两岸的百姓喜欢的远不止这几种,且都与中原各地的风土有关。

柳絮儿

柳树一岁先绿。二月春风,鼓荡着垂柳飘飘,将长长一个冬天的郁闷和寂寥温柔地抛去,在诗人画家眼中是绝好的吟咏题材。可市井众生爱柳、折柳,捋柳絮儿,既是踏青游戏,同时也为了吃春尝鲜。柳芽连着幼小的花穗一起生出来,未飞绵时曰柳絮儿,人们采下来用滚水焯过,清水浸透去涩,再握成一团一团如窝头大小放好,自家吃新鲜,就直接用来凉拌,醋和香油是少不了的;多了也用水桶或篮子提着到市场上叫卖。正月“咬春”吃春盘的风俗当下是日见式微,可二月吃柳絮儿的风习,岁岁年年不变。柳絮儿特指是垂柳的芽和嫩穗,旱柳又叫馒头柳的,郑州人曰毛柳,其嫩絮则不可食。柳絮儿和地上的枸杞芽差不多同时生长,但我的乡亲,从来捋柳絮尝鲜的多,却很少有人吃枸杞苗。想来北方地干,人们贪那柳絮儿微微苦涩的感觉,具有败火的功效而带来新春的一丝清凉。

大人捋柳絮的时候,儿童拿青嫩的柳条,截短了直接当笛子吹,“呜哇——呜哇”的,把少年充沛又过剩的力拼命吹出来;还取柔软的柳条,编织成侦察兵奇袭作战的隐蔽帽,体现了美的装饰与追求。柳树不择地而生,天生不怕攀折,给农家子弟提供了天然的乐器和道具。

如今,城市的饭店里,将春天的柳絮袋装冷藏了,一年四季供应各方食客。老开封人还喜欢把柳絮儿和粉条、豆腐和在一起,蒸素包子吃。周王的《救荒本草》里,木部独没有柳树,而他同时代的《遵生八笺》,引古书《洛阳记》:“寒食日,妆万花舆,煮杨花粥。”这可能是中原人将柳絮入馔最远的记载。

构棒槌

构树的嫩花穗。构树又名楮树,在华北地区不起眼却常见。古时候,它的树皮是造纸的主要原料,南北都有人工种植构树为经济林的。《齐民要术》说种楮方法:“楮宜涧谷间种之。地欲极良……种三十亩者,岁斫十亩,三年一遍,岁收绢百匹。”后来它莫名其妙地被边缘化了,多于隙地以灌木出现。《北京园林植物识别》介绍,构树雌性异株,一种花后结小圆球似杨梅,夏天变大变红曰红构桃,可以当野果品尝;另一种,和嫩叶一起出生的幼穗,拉长了不过寸许,未开花时似一条条不太肥胖的毛毛虫,有人形象地叫它构棒槌。它也是河南部分地区春天野食的食材,炮制方法和柳絮儿大体相同。

构树虽不受人待见了,但命贱而生命力极强,绿叶子美观。它毛茸茸的叶子有椭圆秀长的,还有一种肥大的花叶,活像剪纸作品,似著名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足下飞燕。野构呈灌木状曰构梢,我老家山里人又形象地叫它构扑棱,在荒地和塄堰上连片生长,过去打猪草,如遇到别人未采过的,一扑棱就差不多可以装满一箩头。但在平原地区,人们爱吃构棒槌。我是到郑州工作以后才知道构棒槌是可吃的,有一次在郊区的农家偶尔品尝了一次,觉得味道很不错。它和柳絮儿的吃法不一样,凉拌的少,更多却是和面粉蒸。蒸熟了可以淡吃,也可以用蒜汁浇了吃,或者用葱蒜炒,的确是美味,不少人偏好这一口。郑州的早市上,年年清明之前,郊区人总带来卖。

春问树头菜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春问树头菜》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春问树头菜》点赞!
精彩图文
“植入”爱情
“植入”爱情…
沈继光:绝境也可能是最好的处境
沈继光:绝境…
毛泽东塑像是什么传统?
毛泽东塑像是…
千面女性 千种主义
千面女性 千…
有容乃大“直通春晚”
有容乃大“直…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补齐“短板”
公共文化服务…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