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文艺批评之所以遭人诟病,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规范和引导功能,其关键原因在于当下的文艺批评远离了具体的文艺创作活动,没有将文艺作品作为文艺批评的原点。文艺批评所发现的东西是建立在对文艺作品的真实感悟与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的。然而,当下的文艺批评在大多数情况下却远离了文艺作品本身,陷入了种种误区。一是“关系式”文艺批评。这类文艺批评主要以人际关系为中心评价文艺作品。二是“经济式”文艺批评。这类文艺批评主要以经济关系为中心评价文艺作品。三是“理论式”文艺批评。一些文艺批评家从西方挪用了一些新理论,然后把在中国本土创作的文艺作品纳入其中,文艺术语泛滥成灾,文艺旗号到处飞扬。当文艺批评离开了对文艺作品的体悟,放弃了对思想深度的追寻而成为一种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而随意操作的东西时,必然会导致文艺创作的疲惫和思想的滑坡。面对文艺批评的失范现象,文艺界应当重建文艺批评的内在机制和理性原则。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文艺批评回到文艺作品和生活本身,把文艺作品和生活作为文艺批评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