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艺术展览开幕气氛搞得固然很热闹很震撼,话题很鲜活也很有争议性,但是事实上存在各方利益倾轧的问题,很容易消解了来自艺术自身问题探讨的深入,这部分有意被隐匿的问题还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现在还出现一种苗头值得注意:策展人、批评家利用手中资源,然后将资源作为筹码,借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东风,拉起一马人今天在这里搞一个活动明儿在那里做个活动,给人感觉当代艺术似乎很活跃的感觉,但是别忘了是“换汤不换药”。
·眼下遇到的实际情形与真正的问题是,再没有多少人真正有耐心探讨行进中的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本身,比如针对作品进行针对性与系统的评论,已经成为稀缺的声音。这种现象造成背后学术资源无形中的浪费,还连带造成大型艺术活动越来越乏味,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不具备独立性,越来越不专业。
·我们能不能打破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的标志性遗留的惯性“遗产”,即抢占山头,在重大展览中努力露脸站位,以此作为为自己添油加醋的资本,将是关系到中国的当代艺术能否取得更大实践突破的重要前提。
8月15日开的展览,8月16日总策展人朱其却无奈的发现,网上没有一篇是关于双年展主题的报道,却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作品之外的东西。这点性质上像极了批评家年会,声势还算浩大,却让公众不无失望。现在艺术活动最新的情形是,只见人头攒动却不知道内容为何。
前者挨骂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组织者协调与考虑欠周全造成的;后者被骂有人认为这完全是内部的不节制,而导致当年年会的无主题化,更有批评者尖锐的认为,年会只不过是批评家和谐搭线人情的联欢会。话都说得不是很好听,但是至少提醒了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在骂声的背后,中国的当代艺术整体系统却一直缺少真正有效的监督和反省机制,这直接造成当代艺术环境的变质。
中国当代艺术的“无间道”现象
即便提出了社会各类焦点问题的798双年展这回也吃力不讨好,更是将当代艺术近一两年出现逢大展必被骂的结局推到了一个高潮,这在主办方看来是始料未及,在第三方似乎又是情理之中。何谓“第三方”,通常指与展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但是问题是,这次798双年展内部也彼此开骂,并且形成无间道似的“骂中骂”现象,这在艺术展览中还是非常“罕见的”。
近几年大型艺术展览越来越受到质疑,大体上牵扯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活动的组织者是不是安排妥当,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尽人意,在价值取向上可能有失偏颇,以致才引发如此大面积的骂声。策展人对展览的控制失当,反映到现场那一定是哪些细节上出了问题,这时有没有危机处理的预案。但是似乎从目前的艺术展览环境来看,对于现场临时出现的复杂情况,策展人在这方面的处理还是比较业余的。
二是为了哪种利益而出现的展览,这个仍然值得去客观的分析,如果你做到了相对的客观,那么所谓的质疑可能也是一个好的展览组成部分,至少表明人们在意你的展览,有时间和你较真。最可怕的是,如果是以损害多数人的利益成全个体的利益,那么不被骂都不可能。自私现象在艺术圈很严重。
三是展览有没有意思,如果你花人家时间去看你的展览,你做得很糟糕,当然人家要说坏话,更何况如果是要买门票,人家是消费者,上帝当然有权力对你制造的“产品”指手划脚,别忘了现在大家都有现金压力啊,没有投诉你,算你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