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鲁迅喜欢的《越缦堂日记》是要人看的,写起来是要端架子的。有的是流水性质,帮着自己回忆或者记忆一些事情,如鲁迅的日记。但很多的日记,是一种私密的话语,就是给自己看的,是可以完全把思想裸露出来,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时,日记无疑是一种心灵的独白。我想,洪波兄的日记本无意于发表,所以,这里看出的是真。
人的一生中,特别是在中年时段有一年时间读书和思考,是一种福分。因为现在社会的喧嚣,常常使人迷失心性,无怪乎洪波先生在2005年6月27日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感慨:“离党校仅三日,内心突然产生怀念。竟感到外面太喧嚣、太热闹,而寂静的校园、宁静的宿舍让人神往,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还有他在党校纪念册上的题词:“美好的事物照例都是短暂的。党校的生活便是一种明证。把握住美好,让她从十指间滑落时留下刻骨铭心的感觉。然后对岁月说:我一天都没有虚度!”这是一种诗人的感悟,也是一种生活的真谛。
米兰·昆德拉在耶路撒冷领奖时引用古犹太人的一句谚语“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是米兰·昆德拉的幽默和对人类困境的认识。虽然上帝在发笑,我们仍然要思索:我思故我在,有人说会思索的人可以活两遍!
是啊,我在洪波先生的《日记》里,看到了另一个深思的他,另一个活着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