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活生生的“乡村人物”

收录:2010-10-18  作者:曾凡  来源:文艺报  点击:748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曾凡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孙方友在最近的十几年里以小小说驰骋文坛。他的作品立足于乡村小镇,以白描的手法,写遍了中国近现代乡土风情、各色人等,已经成为小小说这一文体的代表性作家。乍一看到其中篇小说《乡村人物》这个标题和其中各章节以人物名字命名的小标题,我以为仍然是那种速写式的小品。读进去才发现,虽然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还保留了原来的突出描摹人物性格的特点,但作品的旨意已经超越了对人物的描摹而进入了对人背后的生存背景的关切。

孙方友以前的小镇人物系列,是以人物性格为引子,描摹出中国近现代乡村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形态及人物心理,并以此烘托和勾勒出社会风俗和生存背景的轮廓。它是精巧的和细致的,也是艺术的文学的。可是,毕竟缺少了一点点什么。这篇《乡村人物》,就恰恰弥补了以往所缺少的——对现实的关注,而其根本则是对现实的态度。

《乡村人物》所写的是眼下的生活,也是当前的活生生的人物。正面介入现实农村生活,这是当前文学创作的软肋,甚至是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所刻意回避的。但这其实倒应该是孙方友的强项,因为他一直未曾在精神上和身体上远离当代农村。最近十几年来出现的一个奇怪现象是,写农村的作家们,大都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包括许多在80年代以写农民而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作家们,现在也都不再理解农村了。所以,大家都在虚构,不是文学性的虚构,而是居高临下的隔岸观火的主观臆断式的虚构。在心理上、情感上和对价值观的判断上,其实和真正的农村隔着山一样的屏障。

孙方友这次是直接面对了当前中国农村的根本性矛盾,即农民权利的丧失。作品的故事也很简单,就是写一个富裕乡村的村长通过金钱资本对农民权利的侵蚀和灵魂的控制。通过他个人对村庄和与村庄相关的权利和社会结构的操控,揭示出当前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出现的变化,包括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的削弱。

村长代肃是当前农村新出现的以资本为后盾的权力阶层的代表。为了资本的利益,他用金钱做诱饵,一步一步地控制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甚至情感方式;又用金钱做链条,一步步地控制了从村庄到乡镇甚至到县里的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他成为乡村权力和权利的制造者,而农民和农村社会组织,则成为以他为代表的金钱利益的工具与奴隶。农民渴望富裕生活,农民需要物质生活的保障,所以才会被村长左右。人民不会听高深的理论,人民信任的是眼见为实的现实利益。

文学可能永远是跟在现实后面成长的。村长代肃这个形象的出现是当前农村题材小说的重要收获,他是一个有意义的文学典型。《乡村人物》这部作品的出现也有着双重的价值,一方面是提醒小说家们,文学创作不应当回避现实;另一方面则是提醒整个社会,在繁花似锦的社会大变革的表象背后,还有许多类似村长代肃这样的现象需要我们警醒。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活生生的“乡村人物”》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活生生的“乡村人物”》点赞!
精彩图文
市场冲击下的文学之路
市场冲击下的…
无耻的剽窃 无端的傲慢——关于重庆出版集团和重庆出版社出版物的剽窃抄袭事件
无耻的剽窃 …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一)
金融危机背景…
农民春晚,谁与争锋
农民春晚,谁…
重新修葺莫言旧居是大难临头
重新修葺莫言…
永远的肖邦
永远的肖邦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