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品味萧乾的旅行人生

收录:2010-9-30  作者:杨泽文  来源:太原晚报  点击:1050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杨泽文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100年前,已故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萧乾诞生。对于读者而言,深切缅怀和追思的最好方式就是重读萧乾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这样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位“中国现代文坛少有的多面手作家”,或者说更容易拨开迷雾,认识一个真实的萧乾。

阅读萧乾的散文作品,我被深深打动的是萧乾作为一个真正旅行者的执著形象:前半生在大地上旅行,后半生则在心灵世界旅行,他一生所进行或者说所完成的就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一次人生大旅行。在旧时代里,作为一个在北京小胡同里诞生并长大的卑微的生命,能在炎凉世态和暗淡时光中,慢慢自觉地苏醒乃至奋起抗争,并由此不断磨练生命的韧性,最终完成生命的最大跋涉,这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因此,当我们读到“我对于谁都存有着戒心,在善良上,为一切人打着折扣”以及“我怀疑活在世界上,也有那么一只手,顺着根线,在控制着我”这样的悲观话语时,我们反而更真切地感觉到了生活世态的真实。要知道,萧乾是一遗腹子,出生后受尽了穷苦,童年过得极是孤寂和狼狈,没有玩具,没有画书,享受的人间温暖很少。而自从母亲在他11岁那年逝去之后,更是让他独自承受了人世间的许多苦难。直到“14岁才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成为自己这只小船的舵手”。自然,在那些年月,他也只能是 “生活在人间,我全然成为一个陌生的冷观者”,不过他在不幸中又是幸运的,用他的话说就是 “母亲赋给我一腔无尽的热情,教我用直觉和温暖接触人生”,于是才有“幸而忧郁以外,我还不缺乏一腔对社会的热忱,一颗未枯涸麻木的心”。

就是凭着一腔对社会的热忱与一颗未枯涸麻木的心,萧乾才可能从北京的一个小胡同启程,开始自己的不带地图的人生大旅行。可在迷茫的游历途中,他最初发出的则是这样无奈的叹息:“瑰丽的山水,晦暗的人间。”尽管在《大公报》编副刊,还是从香港经河内赶往瘴疠肆虐的滇缅公路采访,或是数年间在二次大战的西欧战场上做战地记者,萧乾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等到可以凭借这些成绩有更好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时,却想到了曾经生养他的乡土,想到了需要修补的千疮百孔的祖国山河。于是1949年年初,他又“站在生命的一个大十字路口上,做出了决定自己和一家命运的选择”。而就是这样一种举动,曾让他的众多海外新朋旧友一直大为不解乃至深深惋惜。让人痛心的是,回国后仅仅6年多时间,萧乾因为有那些不带地图的“复杂”旅行经历而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此后的22年,他不仅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而且精神与身体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到1979年被平反时,他已是年近70岁的老人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服老的智叟者,不仅信心十足地重新拿起了笔,而且誓言要“跑好人生最后一圈”。于是在其生命最后的20年里,他又开始了令人动容的心灵之旅: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创作并翻译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并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过去未曾有过的高度。在创作中,他坚持独立思考和反思历史,负责任地针砭时弊,把“敢于讲真话,坚决不说假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此他十分坦诚地在《改正之后》一文中写道:“一个用笔杆的人,倘若不能写出心坎上的话,确实还不如当只寒蝉好。”

“人生就是白纸上写黑字”。萧乾在《八十自省》一文中说出这句话之后,出人意料而又信心满怀地与夫人文洁若一起投入到对世界名著 《尤利西斯》的艰辛翻译工作中,并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历经数年寒暑完成了让翻译界人士都难以想象的一个 “浩大翻译工程”,为“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大句号,同时也为心灵世界的大旅行澄明了一个新境界。

品味萧乾的旅行人生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品味萧乾的旅行人生》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品味萧乾的旅行人生》点赞!
精彩图文
一部日本小说与两度世界经济危机
一部日本小说…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
解读苏联解体的一个公式——评肖枫力作《苏联解体我的解读》
解读苏联解体…
长篇小说和它面对的世界——以2010年长篇小说的主题形态为例
长篇小说和它…
《毛姆传》:把毛姆的秘密和盘托出
《毛姆传》:…
我读王世襄
我读王世襄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