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战警巴斯光年出了故障,玩具们将他寄回原产地中国台湾进行修理。刚刚寄出之后,中国台湾的玩具生产厂商就向全球发出了玩具召回通知,被召回的玩具恰恰是这种太空战警。消息引起了其他玩具的焦虑——巴斯光年被运回厂家后会不会被销毁成一堆废塑料?于是玩具们再次离家,拯救行动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这既不是《玩具总动员》Ⅳ的梗概,也不是网友杜撰的虚拟故事,而是《玩具总动员》Ⅲ夭折的初稿剧情。
抛开前不久刚上映的《玩具总动员》Ⅲ,回头来翻翻这些玩具的“前史”。在《玩具总动员》Ⅰ和Ⅱ里——“玩具主人公”被新潮玩具所取代,在主人搬家时被当作废品扔掉,被邻居男孩绑上炸药炸成碎片,玩坏后不能得到及时修理……从玩具被制造出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不停地担心着——担心被遗忘,担心被遗弃,这是一种多么提心吊胆的生活!
在《玩具总动员》Ⅲ中,这种焦虑依旧贯穿始终。作为“玩具系列故事”的终结篇,《玩具总动员》Ⅲ抛出了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与前两次故事不同,没有新玩具的到来,也没有旧玩具的拍卖——小主人长大了,即将上大学的他再也不需要玩具了,玩具们留下的最好选择是被束之高阁。于是在影片结尾,玩具被送给了更小的孩子。当玩具们坐在草地上,看着主人的车子向远处慢慢驶去时,这不仅是一次儿童的成人礼,更是一场成年人对童年的告别仪式。
前述第一稿之所以夭折,与皮克斯一贯的动画风格有很大关系。如果说迪士尼的幻想是两只脚踩在高高的云端,那么皮克斯的风格就是一只脚踏在幻想空间,另一只脚却稳稳地扎根现实。在《怪物公司》中,怪物不得不将小女孩送回现实世界;而《料理鼠王》里的小老鼠在经过种种艰辛之后,虽然得到了美食家的认可,却依旧没能实现梦想——做一名人尽皆知的优秀厨师;《飞屋环游记》开场不过几分钟,便带来了深深的遗憾——卡尔送别了一生相濡以沫的伴侣……这些情节设置,让皮克斯有了不同于其他美国动画片的“成人童话”味道。
在《玩具总动员》Ⅰ中,巴斯光年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名太空战警。当他看到巴斯光年的电视广告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个玩具;他试图再度飞起,却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玩具总动员》Ⅱ里的翠丝既没有被新玩具代替,也没有在玩耍时被遗忘在郊外:小主人成长后不再需要玩具,于是翠丝被带走捐献。更不用说《玩具总动员》Ⅲ最后几分钟里玩具与主人的告别场景,颇具仪式感的画面让很多成年人泪流满面。说到底,这些都是成年人更能体会的情感经历:梦想的破碎,不得不面临的别离——童年终结,步入社会,所有成年人面对这些时只有无可奈何。于是,并不复杂的故事,却因为皮克斯细腻的处理而显得与众不同。在孩童般的纯真浪漫之余,故事在暗含成年人视角的悲观情绪中收场,留下一声无奈的叹息。
让大多数的观众喜爱、感动甚至成为记忆的一部分,本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这个角度而言,商业动画比实验动画实现起来更为困难。毋庸置疑,“玩具总动员”系列满足了观众挑剔的口味。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许多搞笑细节都来自英语本身。玩具牛仔胡迪冲着巴斯光年大喊“give me your hand!”(意译是“帮个忙”,直译则是“给我你的手”),结果郁闷中的巴斯光年真的把自己的胳膊扔了过去;巴斯光年带领玩具营救胡迪,面对障碍物时,暴暴龙问他该怎么办,巴斯光年看着暴暴龙说道:“use your head……”(意译是“动动你的脑子”,直译则是“用你的头”),话音刚落,下一个镜头就切到巴斯光年与玩具们架起暴暴龙,用他的头撞向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