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类型文学:一个新概念和一种杰出的传统

收录:2010-8-27  作者:夏烈  来源:文艺报  点击:1629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夏烈评论集  

我的意思是,对于“类型文学”而言,通俗文学和网络文学都是“过去”的概念,它们之间不能通约。讲通俗文学历史中的典型,其实都只是类型文学的前史。归根结底,我们今天命名的类型文学的全称,应该是:当代大众类型文学。它的边界既是“当代”,又是“大众”。“当代”,意味着今天所提出与研究的对象——类型文学,是与当代科技和资本相适应的文学创作形态;其中“当代科技”意味着现代性的网络、出版、电子通讯和个人电脑终端等科技平台与载体的出现,它们提供了当下类型文学发生、发展的崭新的物质基础,最终与人交互,影响和改变了时代的创作和审美习惯。而“资本”意味着消费市场的构建和扩展,意味着对人们消费欲求的迎合和背后的利润诉求,它敏锐地鼓励和纵容新的创作和审美形态,无论妍媸,重在牟利,它是任何新因素的催化剂,同时也扮演始乱终弃的势利角色。科技和资本是人类社会最敏感的核心要素和推动力,影响到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它们也如韩少功所言:“以电子技术和媒体市场为要点的文化大变局,粉碎了近千年来大体恒稳的传统和常规,文学的内容、形式、功能、受众、批评标准、传播方式等各个环节,都卷入了可逆与不可逆的交织性多重变化”。狭义的文学观,比如追求“纯文学”的形式主义批评和“新批评”努力摒弃文学以外的体系对文学自身的骚扰,但毋庸置疑,文学又向来不是独立的绝缘体,它与时代和社会,即特定的科技和经济行为密切关联。换言之,文学究竟是要面向“人们”的。这个人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大众”,在当代,其文化主流被命名为“大众文化”,其文学需求和实际文学表现样式,即“大众文学”,它的基本要求是“通俗”的。这正如贺绍俊在《类型小说的娱乐性及其他》中指出的:“类型小说是通俗小说的基本存在方式”。在上述意义上,我们提出和研究“类型文学”就是研究在当代科技和资本以及大众文化场中的一个主干的文学样式,是对“一时代之文学”的研究。

之所以我强调这个概念有着“参照类型电影”的背景,是因为类型电影在电影研究中早已是一个合法化的概念,是其研究的热点和学术的重镇。如果说,我们此前的先锋性文学叙事不可能在同一样式(题材、主题)中出现很明显的形式和观念的共同之处,所以没有“类型”可作研究的话,那么,今天伴随着文化工业到来的文学类型化和类型文学,同天然作为文化工业之子的电影一样,获得一样的“侵蚀”或说“创生”的条件。可以说,类型文学和电影一样,“既是文化活动,又是政治经济活动……吸引人也因为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而类型电影、类型文学中的“类型”其实是“一种创作和观赏、反应的程式,这实际就是Gestalt(格式塔),是一种整体上的创作和接受、反应心理模式”,“用传统的文艺理论描述,它是大众的内在审美心理模式”(郝建语)。在类型文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存在其中的“文学叙事精神”和“叙事经济”之间的“紧张”,其高明的作品正是一种精彩的张力艺术。

因此,我主张类型文学的探讨更应基于时代的新问题加以考量,而不必宿命般的回到“雅俗之争”。这些新问题包括:一,纵向的历史思考。作为当代类型文学前史的通俗文学与类型文学关系,以及旧有通俗文学概念在当代何以没落(包括作协体制内通俗文学创委会的实际涵盖面即形式的老化与当下类型文学创作者写作形态更新,以及缺乏荣誉感的矛盾);二,横向的影响与传承。当代类型文学创作者对世界类型文学、类型电影的借鉴和荣誉感的获得;三,科技平台尤其是网络(将来可能还包括手机等)作为媒介后,创造的新写作平台和选拔功能对类型文学大潮的直接鼓励和刺激,即类型文学目前作为含混的网络文学的主流脱颖而出的意义和原因;四,资本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介入类型文学生产后的巨大影响和文化批判意义——这些因素造就并刺激着类型文学作为“一时代之文学”的生长。

类型文学:一个新概念和一种杰出的传统 共有3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尾页  页次:2/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