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

收录:2015-5-6  作者:张建安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180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建安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张建安)

现实的怪状与困惑

小说描写了主人公聂致远,在无比世俗的现实下,为了娶到心仪的女同学赵平平,他不得不去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却又面临着求职的艰辛和买房子的压力,而身为小学教师的妻子的工作编制更是他们共同的噩梦。特别是后来经历的职称晋级,简直是波诡云谲、惊心动魄,同事之间相互防范、争斗、排斥,乃至造谣和诽谤,都让聂致远备受打击,以至于身心疲惫。但他仍然以抱诚守真的心态和事事较真的作为,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为人准则和道德底线。

聂致远本是志存高远、具有传统知识分子独立精神和人格追求的,他立志以王阳明、曹雪芹等历史星空的伟大灵魂为道德和学问楷模,努力开拓学术视域,在历史研究领域中有所建树。他坚持学术真理,远离铜臭之气,可现实的种种怪状却让他苦闷而困惑!

而聂致远的同学兼同事蒙天舒,学问平平,善于钻营,考研差10多分却没有影响他的硕士研究生资格录取。就是这个当年抄自己答卷的同学请求与聂致远置换导师,从此,蒙天舒凭借与导师的特殊关系,先是留校任职,接着读在职博士,其博士论文大量章节“借鉴”聂致远的硕士论文,但通过运作居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接踵而至的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奖励,几居室的套房,并娶到外语学院的系花为妻,还登上了历史学院院长助理的位置。

没想到当初换了个导师,实际上就等于跟他换了个命运。一个是领导,一个被领导;一个风生水起,一个失意连连。这些纷繁复杂的人事,让人深深地感到人生的险恶。令人感动而欣慰的是,这个清高而可怜的知识分子最终还是扼守住了心中的那片净土,用自己的血泪默默地坚守着作为知识分子的人格自尊。

现实的反思与批判

《活着之上》通过对高校知识分子形象的生动刻画,客观地展现了当下高校与学术界的社会现实生态,并由此表达了对处于传统文化理想和现实利益夹缝中的知识分子被异化的关注,以及对造成这种转变的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这显然是《活着之上》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表现之一。

作家的笔触不仅仅是揭示高校的腐败,不仅写出了以聂致远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现实生存环境下的万般无奈,更写出了他的人文坚守和良知追求。

阎真用一种几近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以一些日常生活中平实而真切的细节,延伸出聂致远这个历史学博士充满艰辛的生存之路,让我们看到当今中国教育体制下高校人文精神的匮乏与堕落,展现了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有振聋发聩的社会效果。而游弋在生存之痛中的聂致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时候,一个宣导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最后还是能主导着自我。

面对生活的艰难,聂致远依然选择坚守那些“老套”的价值观念,依然相信屈原、曹雪芹的崇高精神与灵魂的召唤!关于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作家倾向于肯定和希望——虽然传统文化不能完全平衡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但还是一种平衡力量。很多文化英雄前辈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杜甫、曹雪芹等,他们的人生选择、价值观确实是超功利化的。从这些文化英雄价值观的选择中人们可以发现:现世的自我不是人生价值的边界,“生存是绝对要求,但是良知也是绝对要求”,当两个不同的绝对碰撞在一起时,我们得选择“哪一个绝对更绝对”?这是作家所想要着力表达的结论。

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点赞!
精彩图文
底层乡土经验的诗意表达——曹多勇“大河湾”系列小说印象
底层乡土经验…
沈浩波:从先锋到经典的路上
沈浩波:从先…
欢快时 沉吟处——黄永玉的马年生肖画
欢快时 沉吟…
诗歌——生命的足迹——《泥土的灵魂》后记
诗歌——生命…
时间之箭穿心过——夜读《未来的祖先》
时间之箭穿心…
《逝年如水》:听世纪老人讲故事
《逝年如水》…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