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小说像稗草一样蔓延

收录:2010-6-11  作者:苏七七  来源:新京报  点击:103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苏七七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要说张大春的《小说稗类》,先从张大春的小说说起吧。就我目力所及,没能看到张大春长篇(比如《城邦暴力团》与《聆听父亲》)的大陆简体中文版,最常见于选本的,是早期的一篇《将军碑》,黍离之悲、家国之思,非常合乎正统文学观的鉴定标准。但我喜欢他,是因为零散看到的几个中短篇:《欢喜贼》、《我妹妹》、《我和我妻子的赋格练习》等等。他写作的题材技法变化很大,《欢喜贼》很民间,《我妹妹》很文艺,《我和我妻子的赋格练习》很先锋———但他民间得生动新鲜,文艺得真诚深切,先锋得不故作玄虚,而是从内心与世界的问题出发。

张大春是个非常“自觉”的小说家,因此,对于小说被视为“稗”一样小一号、次一等、差一截的东西,自然要奋起反抗,说:“我半生的志业(以及一生可见的作业)都是小说,看人不把它当成个东西,自然有抗辩不可忍。”———这话说得很骄傲,也很可爱。在为小说“正名”中,张大春从庄子与太史公出发,为小说在“发明另类知识、冒犯公设禁忌”之处,找到了自己的存身要义,正是在边界之外,小说像稗草一样成长,把感受与观念可能性向预设的藩篱之外扩展,在书写与阅读中,引发作者与读者的“轻盈的迷惑”,而迷惑,正是接近自由的漫长晚餐的头一杯开胃酒。因而,这部书先是表达了一个小说家对于小说的“敝帚自珍”,接着他就开始“如数家珍”。

比方鲁迅那句著名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它为什么不能修剪为“墙外有两株枣树”呢?张大春的回答“简单得令人失望”:“一旦修剪下来,读者将无法体贴那种站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况味。”“枣树只是鲁迅为了铺陈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引子,前面那些四个‘奇怪而冗赘’的句子竟是写来为读者安顿一种缓慢的观察情境,以便进入接下来的五个句子:”这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这种解释很让人敬佩,因为它很简单,但说在点子上,有着写作者与写作者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意。而看这本《小说稗类》,看得最高兴的,也在于张大春对于作家作品的品评论次。读者在读书时不甚清晰的体会,看着它们在张大春的笔下”显影“出来,心里头真是很愉快。他这么评价汪曾祺:”新文学运动以来,汪曾祺堪称极少数到接近惟一的一位写作’中国小说‘的小说家,一位深得笔记之妙的小说家。“———我看着,几乎要对着书”点头称是“。

《小说稗类》中,有几篇读着觉得真好,比如《寓言的箭射向光影之间———一则小说的指涉论》,从种种引例中,说到“倘若寓意果真能缩减、撮要、归根到底成这样一句话,这则寓言之中最珍贵的秘密,就豁然而解,同时丧失了所有的趣味。”这话说得很对,但“寓意”是最方便的阐释法,有时连张大春自己也不免犯这样的常见病。在讨论“速度感”时,他举了老舍的《断魂枪》作例子,但是叙述中的一缓一急,能在“沙子龙与沙子龙所象征的精神”中找到原因吗?读到此处,总觉得还没有说深说透,只是用“有说服力的语言”给收梢了。所以张大春的这本书,不能算是很“完美”,还是觉得有说理涩、举例浮的地方,一个好作家的好语言,有时也会给他带来“文字障”,因为他能用文字给滑过去,所以反而留下了没有补上的缝隙。

张大春以一个小说家的身份而自豪,但他的小说,却越来越“不像小说”了。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是《本事三则》中的《猴王案考》,收在“小说三城记”的台北卷中,但读着,无论如何觉得是一篇学术论文。而这篇小说发表之后,还引来读者淮上客状告抄袭>

小说像稗草一样蔓延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小说像稗草一样蔓延》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小说像稗草一样蔓延》点赞!
精彩图文
台湾作家吴明益:书写记忆与历史
台湾作家吴明…
《回顾一次写作》前言、目录与编后记
《回顾一次写…
“左联”后代的“全家福”
“左联”后代…
怎样制作一部相对完善的学术编年?——由《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引发的思考
怎样制作一部…
放逸有度袁宏道
放逸有度袁宏…
追忆武大的黄金岁月——读《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追忆武大的黄…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