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一部高质量的文学研究史

收录:2010-6-10  作者:郭延礼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点击:942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郭延礼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黄霖教授主编的七卷本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下简称《研究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文学研究史论著。黄霖教授与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诸位先生已完成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在文学批评史研究方面已取得为学术界所公认的成就。主编说:他们选择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这一课题,就是对过去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思路的一种拓展。现在看到,他们这一设想不仅合乎研究逻辑的发展,而且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首先,该书仍从批评史的视角立论并以此建构全书的叙述框架。《研究史》并不是对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概况的综述,其重心似乎不在关注具体作家、作品研究,而是从文学批评的高度,通过各种文体研究来透视20世纪文学研究兴替流变和走向,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为新世纪文学研究之借鉴。比如“诗歌卷”对诗经研究史的叙述,著者并没有评述一百年来《诗经》的研究概况,而是在“现代诗经学的起点”一章中写了如下两节,一、“古史辨派”和“后经学诗经学”时代;二、现代诗经学的新思维。该章并未对20世纪的诗经研究作具体的介绍,而是从宏观上、从诗学的角度,钩玄提要地叙述了经学诗经学的终结——古史辨派——后经学诗经学——现代诗经学的新思维的演变途径。在“现代诗经学的新思维”中又着重介绍了新实证法、跨文化视野、新史学诗经学、诗经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等研究范式。这种宏观性的、理论性的论叙方法是否就是文学研究史的最佳叙述模式呢?我不敢肯定,或许有人并不一定认同;但我认为这种模式却不失为撰写文学研究史的一种新的尝试。

其次,《研究史》抓住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些重大而有影响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用夹叙夹议的运用方式来透视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变化起伏,曲折和艰难,从中不仅反映出时代政治风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也折射出研究主体精神的苦痛和心灵的颤抖。该书在章节设置上注意了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中论争的热点和焦点。如小说卷中的“水浒研究”、“红楼梦研究”,散文卷中的“桐城派研究”,诗歌卷中的“唐宋之争”,“李白与杜甫”,都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后半期学术界论争的热点,又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就使这些问题的研究带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李杜之争”就是其中一例。

第三,较强的理论思辨色彩,是《研究史》的又一特点。主编和诸位编者多数是研究文学批评史的学者,目光锐敏,理论素养较好,是文学批评史研究者较之一般古代文学研究者的优长之处。这部七卷本的《研究史》,从整体上来说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色彩。如文论卷的概论篇,诗歌卷的“前言·百年叙述分解”,词学卷上篇“20世纪词学研究综论”,小说卷中的“总论”等。编著者在论述古代文学研究时,不是单纯地叙述某一研究客体的研究概况,而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学思潮结合起来叙述。比如小说卷的“总论”部分,在叙述1977——2000年的小说研究时,就把这一时期的小说研究,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方法热、新人性观、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文化热”、美学研究结合起来论述,这样既有助于接受主体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段的小说研究较之前两个时段许多不同的新特点,而且也能从理性上加深对这一时段小说研究成绩的体认。

《研究史》是一部集体著作。撰写这样一部时间跨度大、研究力量雄厚、内容繁富的古代文学研究史,想面面俱到、原生态地再现这段研究历史是不可能的,且也无必要。但作为一部《研究史》既>

一部高质量的文学研究史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一部高质量的文学研究史》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一部高质量的文学研究史》点赞!
精彩图文
《圣天门口》为何不叫座
《圣天门口》…
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甲午战争的历…
地方卫视春晚,不要比拼奢华
地方卫视春晚…
上官敫铭:南街真相
上官敫铭:南…
文学呼唤人文精神
文学呼唤人文…
他们,让非遗文化生生不息
他们,让非遗…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