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朴素而斑斓的风景——读《情趣从何而来——束沛德自选集》

收录:2014-11-28  作者:殷健灵  来源:中国作家网  点击:195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殷健灵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束沛德是经历过半个多世纪文坛风云的文学评论家和组织工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曾写下10余本评论集和散文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理论文字,“文如其人”用在他身上十分恰切。

近日,束沛德的自选集《情趣从何而来》面世,这是他65个春秋写作与从事文学工作成果的浓缩版,分外精练耐读。全书分为“理论批评”、“散文随笔”和“附录”三部分。其中评论56篇,散文52篇,总共108篇。阅读之余,除了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更多的是对他为人为文的敬重。

“理论批评”中的文章从宏观的文学创作到具体的作家论不一而足。作者既敏锐捕捉不同时期的儿童文学现象全景,又以“督导”身份评述局部景观。他的“作家论”涉及老中青三代,在恳切鼓励和推介的同时,也不惜直言批评。其中,一些在十数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理论阐述、指出的文学创作问题放到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情趣从何而来——谈谈柯岩的儿童诗》1957年甫一问世,便激起强烈反响。这篇文章不仅让年仅28岁的女诗人柯岩引起了文坛关注,更重要的是,文中对“儿童生活情趣”的独到发现,对儿童文学美学追求的极力彰显,对趣味高下的判别,在强调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50年代均显得卓尔不群。周作人提出过“有意味的‘没有意思’”这一儿童文学的标准,这正是儿童的情趣。束沛德不仅发现了柯岩儿童诗中“令人激动的儿童情趣”,还提出“作品的情趣,不仅是作家在生活中独特的发现,而且是和作家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想象分不开的”,“不能用成人的想象来代替儿童的想象”。在文中,作者引用马尔夏克的话,认为深受孩子喜欢的儿童诗应该是“积极的、行动的,有韵脚的”,并由此认为,要“善于从儿童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有趣而又是必要的细节、动作和冲突把儿童性格勾画出来”,这不仅是儿童诗的创作真谛,也是所有儿童文学的创作真髓。

束沛德一再强调:“趣味问题对儿童文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反对把“儿童文学作品当做‘立见功效’的万用膏药”。在文章结尾,他揭示了趣味高下之别,“轻佻的逗笑”、“油滑的噱头”谈不上趣味,“离开生活的真实追求到的离奇的趣味,或者是挖空心思编造出来的小趣味,一定是庸俗的、灰色的、没有意思、没有生命的”。这些创作问题时至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因为他揭示的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真理。

作为儿童文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束沛德写过很多全景式的扫描文章。这些文章不罗列数据、不浮泛议论,而是言之有物,更有反思式的思考与建议。比如1986年的《关于儿童文学创新的思考》中,作者先见性地提出“在借鉴、吸取中外文学精华时,要多分析、多消化,融会贯通,不能生吞活剥,简单照搬”,联想到后来一连串的“跟风写作”、“魔法学校满天飞”等创作出版现象,不得不让人苦笑叹息。写于1991年的《增强少年小说吸引力》一文敏锐地提醒作家:“我们要精心选取新的、独特的角度来揭示少年与学校、家庭、人生、社会、自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少年对生活的向往、对世界的憧憬、对未来的幻想”。他鼓励作家要展现广阔丰富的生活画卷,积累生活库存。20多年过去,当年所提到的少年小说的问题,是好转了还是愈益严重了?

不过,相比理论文章,我个人更喜爱后半部分的“散文随笔”。这部分既有童年往事、成长经历,更有他和文坛名人的交往轶事,文章真切朴素、襟怀坦诚,极具感染人的魅力。束沛德曾在文中忆及女作家菡子对他的影响。菡子强调散文的基本特色是“由小见大”,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精巧别致、清新流畅深受菡子的推崇,也启发了束沛德。他在鉴赏作品时更好地把握“以情感人”的艺术特色,揣摩和品味不同作者的艺术特色,而这些创作观想必也影响了他自己的散文创作。束沛德在散文中回忆了与冰心、周扬、沙汀、邵荃麟、郭小川、张光年、冯牧、张天翼等人的交往。这些文章不是资料汇编,更不是隔靴搔痒的道听途说,而是融入了独特的人生体验,充满生活细节和真知灼见,特别具有抓人的力量。

朴素而斑斓的风景——读《情趣从何而来——束沛德自选集》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朴素而斑斓的风景——读《情趣从何而来——束沛德自选集》》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朴素而斑斓的风景——读《情趣从何而来——束沛德自选集》》点赞!
精彩图文
一个非虚构故事应是一堂课——杰克·哈特谈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
一个非虚构故…
让小说像过山车那样飞起来——评王若虚长篇小说《尾巴》
让小说像过山…
《童年河》:意外的收获——读赵丽宏儿童文学新著
《童年河》:…
走过《合江亭》,从爱情到生活
走过《合江亭…
怎样的课才是有文化的文学课
怎样的课才是…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2010年短篇小说综述
不摇香已乱,…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