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文著的《石头开花》是一部长篇电视剧本集,为以往作家少有涉足的石雕艺术题材,以四位石雕大师卢若班、张衡阳、刘岳、刘石开为主人公,矛盾冲突起伏跌宕,情节故事荡气回肠,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向读者和观众铺展了一幅中国雕刻之乡摇曳多姿的艺术画卷。
据史料载,河北省曲阳县境内有一座黄山,横卧东西,状若银龙,满山汉白玉石洁净晶莹,宜精雕细刻,雕刻工艺世代相传,已有2000多年历史矣。上溯至汉代,曲阳就被汉武帝封为“雕刻之乡”。清末曲阳石雕艺人的作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赢得“天下咸称曲阳石雕”的美誉。时序演进至改革开放大时代,古老的曲阳雕刻艺术焕发了新的光华, 1995年,国务院正式命名曲阳为“中国雕刻之乡”。曲阳这块神奇土地和石雕刻业千年兴衰史,孕育了许许多多石雕艺人的传奇故事。
《石头开花》所着力表达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形成了全剧的主旋律。
人称“仙斧”的卢若班是贯穿全剧的主人公。卢若班儿时生活贫苦,看到街头为抗日义捐时,毅然回家拿了一元钱学着大人的样子投进义捐箱;日寇烧杀掠抢血淋淋的暴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抗击侵略者的种子。当卢若班和小伙伴张衡阳目睹日寇抢夺石雕艺术品时,初生牛犊不怕虎,两个孩子奋力砸伤了鬼子,所幸被武工队队长救走才免遭横祸。在外出避难中,他们跟着大人学会了造石雷,投身于打击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洪流中。新中国成立之初,卢若班离开家乡到深山筑桥修路,顾大家而不顾小家,尽大忠而不行小孝。卢若班创作出石雕珍品后,外国客商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买走,卢若班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掷地有声……剧作中的人物行为,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芒。
青年石匠刘岳在国家危难时刻带着家仇国恨去投奔八路,不幸被抓丁加入到国军行列。因作战勇敢顽强,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升为少将师长。解放战争开始,上峰逼他与解放军开战,他选择了死也不做民族罪人,后流亡国外,事业有成却念念不忘回国,终因种种原因,愿望难于实现。刘岳病危弥留之际,叮嘱儿子刘石荣:“你是个中国人……应为自己的国家作贡献……若留国外……不能做对不起祖国的事……要以民族大义为重……”形象地刻画出了漂流海外的华人思念故乡、热爱祖国的赤子深情。
善于制作大型雕刻、有着“圣手”之誉的刘石开雕刻成世界级的巨型仙翁后,为了使雕像完美,把本不属于自己工程范畴的一座山削平、运走,使工程赔了100多万元,这使当地领导非常感动。面对人们的不解,刘石开解释说:“为了使祖国江山更美好,赔再多的钱我也高兴!”在这朴实的石雕艺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传播正能量,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是《石头开花》的主旨。
剧本以红线串珠的结构发展剧情,推动情节。卢若班少年就谨记师傅“学会雕刻手艺不仅仅是混口饭,而主要的是为曲阳争光,为中国争名”的教诲。含辛茹苦,毕生致力于石雕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甚至把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抛在脑后。解放后,他想到的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义无反顾地离开重病的父亲,去大西南深山修桥筑路,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临别时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对他说:“……我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谁给的……人不能忘本……你就放心的走吧……”成功塑造了质朴中透着深情、透着坚定、透着大爱的中国农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