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有一本儿童诗集默默地出版了。在童书出版业正红火不已,许多通俗儿童读物更其喧嚣的当下,它的面世,就显得相当冷清。我说的是山东年轻作者莫问天心的《翅膀》(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然而,就像生活本身并不会处处红火、天天喧嚣一样,这世界总得有一些冷清的角落,它才会成为世界。文学更是如此,喧嚣的未必是好文学,有时冷清的写作和阅读,反倒是隽永有味,能进入人的生命深处,因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莫问天心是一个农村出生的女孩。她的诗,也是平实、亲切,充满日常乡土气息的,而同时又有着诗的意象和韵味。它没有喧嚣的外表,不张扬,不刻 意,不发出怪声怪调,所以容易被人忽略,尤其是忙碌的现代人都市人(也包括成天忙于功课的莘莘学子)。可你一旦注意到它,你会被吸引,被打动,会受到感 染,会发现平实寻常的美有时恰是大美,因其有根,平易可人,天然去雕饰。这诗中的气息,和我们周遭的生活,和我们自己的人生,是直接相通的。
我读这本诗集,首先是被这平实亲切打动的。这是她的诗的底色。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土地和家”,最能体现这底色的风致。
比如《棉花》,这是诗集第一篇,可能也是作者早期的作品,我们一下就读出邻家村姑般的朴素的美:
叫“花”却不艳丽/有花瓣却没有香/但,你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像那个相貌平常的女孩子//像乡村里常见的女孩子/背着篓/领着弟妹/梳着长辫子//棉花,棉花/当我喊着你时/心里总有一股温暖/缓缓地/顺着你的丝绒漫上来……
这是作者的自道?还是整本诗集的序章?也许诗人没想这么多,只是顺其自然编在了篇首,但它确实是这一风格的象征。
这样的风格在第二首《远方·爱的牵挂》中也体现出来,这时作者在外地念大学,和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就更显强烈了。它不像前一首那么平淡,诗的意味更浓了,但我以为这并非因技巧所致,而是情感催生的诗味。且看它的开头和结尾:
一张信封/装上几页纸/远方就沉甸甸的了/一个号码/说出几个字符/电话线就沉甸甸的了/我的名字/被慈爱地唤出/泪水就沉甸甸的了//……春天来了/我把所有累积的情感打包/想告诉父母我的爱/这颗永远超重的心/却无法邮寄
这是一首很感人的诗。对家的思念,是这位乡村女孩长久的创作动机之一。这看似很不现代的情致,却正是忙碌的现代人所缺乏的。这是现已被说得天花 乱坠的乡愁的原生态,这也是治疗都市异化病的润泽剂。这样的思念,促成了作者的另一首《家》,这里有车轮大战式的比喻,而支撑所有比喻的,正是我们最熟悉 的真情实感:
家是荔枝/外面有坎坷/里面是甜蜜//家是鸟窝/飞得多远/也总要回去//家是空调/夏天有凉爽/冬天有温馨//家是一把伞/在太阳底下/遮一 份阴凉//家是大西瓜/想起来清凉/感觉起来惬意//家是冬天的被窝/得用爱去暖/暖热了就不想离开//家是幼儿园/在家里 /永远长不大//家是宫殿/爸爸是国王/妈妈是王后/我是公主//有家的感觉/真好/回家的感觉/真好/在家的感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