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叶梅的散文集《穿过拉梦的河流》出版了,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收获,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收获。
我和叶梅很熟。作为《民族文学》的主编,当代卓有成就的土家族女作家,前些年她经常到我们昌平区指导基层文学创作,她的一些接地气的观点我非常爱听。中国散文学会换届后,我们又在一起共事,就更加熟稔了。
接到泛着墨香的散文集,看着“拉梦的河流”,我心想,这该是祖国大地上怎样的一条奔涌着的河流?读罢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文采斐然的序言以及叶梅的代后记,我获得了解读“拉梦的河流”的钥匙。吉狄马加说:“这个书名中的‘拉梦’一词,作者解释说系藏语发音,意思是‘多元’‘多样’。”叶梅则对“拉”赋予了更广阔的意义。她说:“‘拉梦’从藏语变为汉字出现在眼前之后,突然觉得它有了更为丰富的意义,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多样化,也正是我和各民族朋友们心中那些美好的文学梦。”我边读边随手记下了我瞬间的感受,记下了这样一行字:叶梅,穿过拉梦的河流的使者。
叶梅自二〇〇六年担任《民族文学》主编以来,把刊物办得有声有色,它不仅是展示少数民族优秀作品的严肃文学刊物,更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与我国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期刊。现在,蒙古文、藏文、朝鲜文、维吾尔文版的《民族文学》已经陆续创刊,这无疑使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蓬勃发展期。
叶梅担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是众望所归。据我所知,近几年,她领衔组织了多项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活动,把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作家带到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将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带到改革开放最发达的城市,让少数民族作家体验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她提出的“多民族作家”的概念,更是得到了五十六个民族作家的认可与拥护,而正是因了她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民族文学事业的强烈热爱,让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作家都在《民族文学》上发表过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新时期文学画廊和当代文学,而且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许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书面文学和书面文学作家的历史,也使得他们的第一代书面文学作家从这里起步登上中国文坛。
叶梅还将目光和注意力投向更遥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别在不同民族地区创建了十一个创作基地,为接待少数民族作家体验生活、培训交流、文学创作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方便。想来,叶梅仿佛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学使者,将文学的花种撒在苗族山寨、傣家竹楼,撒在青藏高原,撒在鄂伦春的木刻楞。
叶梅就是一位不断穿过拉梦的河流,成为拉梦的人。
散文集《穿过拉梦的河流》分三辑,共五十九篇散文,所涉及书写到的作者作品多达三十个民族。既有已故去的老前辈,也有新生代的八〇后。正如吉狄马加在序言中所说:“正是同叶梅一起,我们才得以倾听这些来自‘山野妙龄女郎’的美妙声音。这里有草原的奔放,雪山的峻崎,茶花的清香,凤尾竹的隽永,酒与火的凛冽。我们在叶梅同志的导引下,完成了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一次深度的展读和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一次诗意的巡礼和拜访,聆听到了一个个民族融入大时代的铿锵脚步声。”《穿过拉梦的河流》这本书所充溢的格桑花的明艳、凤尾竹的妙曼、普洱的醇厚、红松的挺拔,慷慨天地把一种缤纷斑斓的民族色彩赋予我。《穿过拉梦的河流》与其说是一本散文集,更像是一部多民族文化的索引书,我从中读到了更为广阔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景。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本身带给人的信息价值,是面向价值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