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开始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化潮流的推动下,我国的儿童文学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从题材选择的广泛性来看,还是从文体叙述的多样性来看,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都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繁荣景象。然而,在一派繁荣的表象背后,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却隐伏着一系列明显的缺失,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其实,任何时代的文学创作都是在完美与缺陷的相互冲突中向前发展的,文学作品中的缺陷逐渐会被完美所取代。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中的各种缺陷往往会以文学时尚的方式出现,从而迷惑了文学家对完美的追求。当前儿童文学创作中的缺失就是文学时尚的一种变形,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多商业操作而少人文情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文学创作要完全摆脱商业化的影响是并不现实的,然而,如果文学家完全为了商业利益而写作则是对艺术的亵渎。在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很大一部分作家并不是出于艺术良知从事独立的写作,而是与文学出版机构相互结合,彼此赚取更大的商业利润。当商业利益成为一部分作家追求的中心目标时,儿童文学所应有的崇高情感、道义精神和完美品格就越来越远离儿童文学作家的内心世界,在创作中完全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在儿童文学作家与文学出版机构的利益博弈中,文学出版机构常常是从市场角度出发确定选题,安排写作,组织营销,作家变成了文学市场化链条中的一个部分,被文学出版机构的商业行为所规范。尽管一部又一部的儿童文学作品被生产出来了,但是却缺乏作家的主体精神,失去了文学作品所特有的人文情怀。
二是多成人心态而少儿童视角。当儿童文学创作完全变成了高速运转的文学市场活动中一个链条时,儿童文学作家就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去感受儿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很少从儿童立场出发去体味自己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按照儿童生活的思维逻辑去谋篇布局,儿童文学创作完全成人化了。从本质上来说,成人化的儿童文学创作不仅远离了儿童的心灵世界,是对儿童的不尊重,而且也意味着对作家自己创作个性的否定,是自我缺失的表现。如果放任成人化儿童文学创作的泛滥,其结果必然导致儿童读者思维方式的单一,心灵情感的干瘪,想象世界的贫乏,儿童文学作品所拥有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向善功能就全部丧失了。
三是多类型概念而少生活现实。在文学市场化潮流的推动下,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通俗化的发展趋势,侦探、冒险、悬疑、校园、幻想等类型化的文学作品深受儿童读者的欢迎。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类型化儿童文学创作繁荣的背后是商业利益集团介入的结果。文学出版机构从儿童喜欢好奇、探索、冒险、幻想等心理出发,广泛组织大批儿童文学作家参与到类型化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形成了新世纪以来类型化儿童文学创作的持续繁荣。由于类型化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是以迎合而非引导的方式满足儿童的各种心理需求的,因而并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选材范围的相对固定化,导致了类型化儿童文学作品缺乏对生活现实的全方位表现,以致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呈现出“越来越轻”的趋向。在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我们很难看到那些能够关注苦难中的儿童和弱势群体,表现儿童生活的本质,向着儿童心灵深处掘进,具有体验真诚感人的精神锋芒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儿童文学是为我们民族的未来者提供精神食粮的。所以,有人说“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然而,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却并没有承担起塑造民族性格和提供情感养料的责任,已经完全迷失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学市场化的浪潮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