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介恐慌论和媒介恐怖论源于世界恐怖主义日益膨胀的威胁和媒介世界浓厚的暴力氛围。媒介恐慌论作为一种研究恐怖报道与恐慌心理关系的媒介理论,虽然可以在中国文字诞生时发现它的起源,在魔弹效果论中看到它的发展,但却是随着“9.11”事件的暴发才成为真正的学术话题的。媒介渴望发生大新闻的心理和对突发事件的大规模报道,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形成“恐慌文化”和非理性的直觉式的反应。鉴于恐怖主义和媒介之间经常具有一种相互提供养分的倾向,恐怖主义已演变为一种弱者反抗强者的非对称的对抗性手段,一种象征性的发言权和传播方式。媒介要确保不被恐怖组织利用,就必须以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首要考量,坚守社会责任、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自愿遵守面临恐慌或恐怖事件时的报道原则,愿意以相互体认、相互理解的态度与危机处理者合作互动,以向公众提供全面、真实、安全、平衡的信息。
[关键词]媒介恐慌论,媒介恐怖论,恐怖主义,报道原则,“9.11”事件
媒介恐慌论和媒介恐怖论不是哪一个人或哪几个人率先提出来的媒介理论,而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由一些学术团体发起、许多专家学者同时进行研究的一个比较年轻的学术话题。更准确地说,它是因为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纽约发生了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事件,才引起了新闻与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外围组织——国际大众传播研究学会(IAMCR)率先于2002年、接着于2005年分别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媒介与恐怖主义、媒介与社会恐慌等问题。亚洲媒介信息传播中心(AMIC)也于2002年举办了以“媒介、恐怖主义与和平文化”为题的学术会议。会议认为,面对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媒介完全可以做到:“促进平衡而不是偏见,交流而不是对立,洞察而不是无知。”会议论文集《媒体与恐怖主义》的内容简介写道:“今天的世界充满着恐怖主义。纽约、巴厘岛、马德里、伦敦、巴格达、新德里、安曼,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成为恐怖主义分子制造血腥事件的场所。当人们触目及此,是否也看到了恐怖事件背后媒介的影子呢?是否意识到在报道恐怖主义过程中媒介的作用、影响和职责呢?电视、报纸告诉我们的恐怖事件是事件本身,还是扩大或缩小了的事件呢?媒介是不是在无意中充当了恐怖主义的宣传员?”面对世界各地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媒介恐慌现象和媒介恐怖活动不减反增的严峻形势,我们继续分析和思考这些问题,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发挥媒介的功能和作用。
一、媒介恐慌论:媒介与社会心理的研究
媒介恐慌论是指媒介在对社会恐慌事件进行大规模报道的过程中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多的恐慌现象或恐慌心理的媒介理论或受众理论。作为一种媒介心理现象的研究,媒介恐慌论起源于《淮南子?本经训》的记载:“昔者仓颉作书(创造文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先民把文字诞生描绘成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圣而恐怖的事件,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受众对文字发明的敬畏、恐惧和害怕的社会心理。不仅文字是大众所崇拜和惧怕的“灵物”,媒介也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报纸进入新闻领域就曾遭到一批名人指责和大众的围攻;《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曾使100万听众仓皇出逃;《火车进站》的电影曾让现场观众惊慌避让。德弗勒和丹尼斯认为:“任何新生事物都会引起恐惧。……像许多其它社会变革一样,大众传播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忧虑。”由于媒介的反复报道:“这种忧虑又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其结果是对媒介巨大威力的相信,变为我们社会对大众传播的共有信仰体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