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宽带上网的普及、网民数量的增加、名人博客的流行,网络文学也随之热络起来。网络文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虽然在学术界尚有争议,但是,网络文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本固枝荣、根繁叶茂,则是不争的事实。大致而言,网络文学的繁荣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文学网站数量众多。发布纯文学或杂文学作品的网站比比皆是,以"文学网站"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搜索,设定选项为仅在简体中文和网页标题中搜索,在"百度"中可得一百五十余万篇搜索结果;而在"Google"中设置搜索范围为中国,则可得网页约有六万九千余篇(数据采集日期为本文撰写日,即2009年5月17日)。我们无需查验哪个搜索引擎更科学,也断然可以肯定,无论哪家的搜索结果中都包含着若干重复、死链接或不准确之处,但是,这仍然可以使我们断定,除了若干知名度较高的大型文学网站以外,尚有数以万计的不太知名的文学类网站或者个人网页。如果我们把近年来甚为火热的部分具有文学性质的个人博客也考虑在内,那么具有文学性的网站、网页数量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其二、网络作品数量庞大。比如,"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的书库中已经有十九万七千余部小说。这一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假如一个人从10岁起阅读这些小说,至80岁结束,以70年读书年龄计算,则每天需要阅读约8部作品才能读完。这仅是一家网站截至目前的作品,它每天更新添加作品的数量还在以更快的速度递增。其他网站在规模上或有不及,而更新速度之快也不遑多让。我们无需作精确的统计也可以断言,这十年中所发布的网络小说,较之中国小说产生(约在汉魏时)以来迄于网络产生之前所有小说作品的总和还要多。第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书籍的出版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出版社上网搜罗被网民追捧的作品予以出版已经成为出版社组稿的重要方式之一。第四,网络文学的繁荣引起了官方作家协会和主流文学批评界的重视。由于网络文学在传统作家心中搅起的波澜便愈来愈大,因此有作协的人士开始参与网络文学竞赛,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也在"招安"网络写手,主流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开始关注起来,于是在商业资本和中国作协的合力推动下,去年演绎了一场颇为红火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
笔者以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新生代的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网络写手,不管他们是否加入作协,也终将会占据文坛的中心位置,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坛带来勃勃生机。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中外文学数千年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时代或一个群体的文学是否占据文坛的中心位置、是否引起当时读者的追捧是一回事,而能否经受时间检验,能否留下经典作品,能否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则是另一回事。
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网络文学藉由网络这个目前为止人类最强大的传播平台,在短短十年里就取得了绝对不容人小觑的成果。我们不能否认这十年来的网络小说中应该是有一些精品的,但是毫无疑问,垃圾和准垃圾作品所占比例更大,量的极度膨胀与质的提高并无必然的关系,在这数以万计的长短篇小说中,是否有一至二部能够流传百年以上还看不出任何端倪。一方面,我们不能对网络文学有过分苛刻的要求,因为毕竟才只有十年的时间,没有理由要求一种发展仅有十年左右历史的文学产生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另一方面,我们对于这种很有前途而且必将占据文坛主流的新媒体文学,有较高的期望值并施之以严格的要求和审慎的眼光,也并不过分。网络文学的写手和批评家有责任共同推动网络文学发展从量向质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根本点,依笔者浅见,即在于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文体发展的必然前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得益于网络这种引领时代科技潮流兼具平民大众化色彩的新型媒介,网络文学的发展势不可当。而网络文学如何能在庞大数量的基础上有高质量的作品问世,关键在于网络写手是否能以虚心沉潜的心态,切实有效的手段,认真汲取中外文学史上优秀作品的长处,以丰厚的文学底蕴为基础,以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学表现形式为依托,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推陈出新。倘能如此,目前以量取胜的网络文学才能真正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向经典化迈出实质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