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步与世界的发展,经济和科技固然起着直接的作用,但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却是文化。就在世界各国都在谋求与中国合作寻求走出经济困境、同时使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的时候,人们看到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影响力。如何扩大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大国形象?2009年4月19日至21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联合主办的“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国际高峰论坛于杭州成功召开,与会专家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美日韩众多高校和研究单位,分别从文化、哲学、历史、文学、伦理、语言、传播、教育、宗教、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与中国文化的身份地位问题
从文化层面来反思当前世界的经济危机,为人类的生存困境寻找根源和出路,成为与会专家们的一个共同话题。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首先发言指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背后是一个文化问题,即文化危机。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在这次危机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它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历史终结。这就给世界文化重建带来了转机,使全球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田辰山也认为,知识界的职责就是必须找到金融危机背后的文化危机以使今后的全球文化发展有所启示。他指出中国和西方的思想从来就没有汇合和对话的机会,今天这个机会来了。因此中国人应该首先提升自己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信心,这样才能谈到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提升问题。找回这种自信和认同感,必须从中国文化身份地位的确立出发,即搞清楚中国文化精髓和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这正是这个民族精神的内涵。现在势在必行的是创建后现代时期的话语结构,用现代语言阐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这个后现代文化时期的新话语结构就是中西方两大文化体系的比较角度的话语结构,我们只有在比较角度阐释的过程当中,才会产生一种新的语言出来。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新世纪中国文化安全与中国文化世界化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以中国的“三和文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来和西方的“三争文明”(人我、群体、国际之间的竞争)互补,是对西方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单边主义文化霸权反思批判基础上的新思维。崛起中的中国对世界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它理应以其文化上的现代创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从思想文化、艺术文化和民间文化三个方面重新清理中国文化,顺应并推动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世界大势,注重大国软硬实力,重塑“中国文化身份”,实现中国可持续性的“文化输出”。经济学家吴学军认为要深入到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来考察和追究金融危机的实质,由此他指出这场危机是资本贪婪和消费主义泛滥的结果。由此,他认为人类文明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西方现代化只重经济忽视文明道德的标准,而应是充分保护文化生态——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宗教的多种文明精神的方式。比如中国思想文化中的辩证思想、重视本源和差异性的思想、人人爱人的思想都可以纠偏西方的现代消费主义。韩国全北大学金炳基教授也指出,这场金融危机主要在于人们埋没在数据形成的金钱泡沫里大势挥霍的结果,同时还对政治、社会、文化和艺术等领域形成了泡沫蔓延的趋势。那么对危机状态下的世界文化加以净化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而已净化、诚实性、清净性和解脱性为追求的汉字文化圈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净化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师范大学王纪人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发展仍然应该“拿来”和“输出”并举,应大力支持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和海外市场的拓展,推动具有原创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进入国外的市场,取得文化输出和进入的双赢。集美大学蹇昌槐教授认为,中国有必要进行一个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把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成主要的世界语种,以便让西方知道中国是什么。还有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平台,建立中华文化的信息库、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