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外国文学

伯姆与《猎人笔记》

收录:2013-10-14  作者:叶扬  来源:文汇报  点击:475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叶扬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伯姆与《猎人笔记》(叶扬)

青年时代阅读屠格涅夫的作品,算得此生最美好的经验之一。若不是偶然知道国内有部电视连续剧的标题,八竿子打不着地扯上了《猎人笔记》,我还以为屠格涅夫已为国人淡忘,因为在我看来,他的作品和一个浅薄、浮躁、人欲横流的社会,一种吃快餐、发微博的文化,是如此格格不入。要体会屠格涅夫的美和艺术,需要会心的读者,静下心来,翻开书本慢慢读下去,不知不觉间,就会被引入他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屠格涅夫是在小说里“闲中著色”的圣手,其风景描写尤为杰出。他的作品通常都没有高潮迭起的戏剧化的情节。在俄罗斯幽暗的城市和广漠的乡间里来往的男女主角,大多精神高尚,而在现实生活中优柔寡断。他们耳鬓厮磨有了感情,却阴错阳差误了姻缘,在回忆中了此余生。记得当年阅读时,到得掩卷时分,往往不无惆怅,好像是与知心的密友依依惜别。

在英语世界里,由于伽奈特夫人(Constance Garnett,1861-1946)的优美译文,屠格涅夫在沙俄时期作家中,还算为人所知,但是欧美的评论界大多过分拔高《父与子》,窃以为此评不公。《父与子》固然是一部佳作,但是长篇里的《罗亭》、《贵族之家》、《前夜》和中篇里的《阿霞》、《初恋》、《春潮》,哪一部不是精品?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初试啼声之作,在体裁上介乎短篇小说与散文小品之间,很有创意,发表后获得托尔斯泰的击节赞赏。晚一辈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普宁和美国作家海明威,都从这部作品里汲取到写作的灵感。这里是《猎人日记》一部1883年版本里《霍尔和卡里内奇》一篇的黑色剪影插图,是俄国画家伊利莎白·伯姆(ЕлизаветаМеркурьевнаБём,1843—1914)的作品。她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有鞑靼血统的贵族家庭,自少年时代就开始学画,随后又入皇家艺术学院习艺,后来嫁给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执教的著名匈牙利裔小提琴家伯姆,婚后继续作画,很多画作被印制成明信片,在当时广为流传。除了文学作品的插图之外,她对于水彩、版画、玻璃工艺都有所涉猎,她的作品曾在芝加哥(1893)、巴黎(1900)、慕尼黑(1902)和米兰(1906)的历届世界博览会上参展,并且都得过奖项。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伯姆与《猎人笔记》》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伯姆与《猎人笔记》》点赞!
精彩图文
在人迹罕至的极端——《小城》
在人迹罕至的…
惠特曼和《草叶集》中的“性”
惠特曼和《草…
幽暗心灵的探幽——日本作家凑佳苗和她的推理小说
幽暗心灵的探…
玛丽·安托内特:狂欢与毁灭
玛丽·安托…
在缪斯歌唱的土地上——欧美诗歌一个世纪的辉煌
在缪斯歌唱的…
西班牙语当代文学,马尔克斯之后我们看谁?
西班牙语当代…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